“枫桥经验”再升级 延吉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时间:2024-07-16来源 : 中国网吉林政法作者 : 王 曼

近年来,延吉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顺应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要求,树立调解新理念,构建调解新格局,探索调解新模式,全面提升人民调解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平安延吉、法治延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夯实基层基础 构建人民调解“新体系”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队伍基础。纵向建立健全市、镇(街)、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横向推进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同时,不断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创新升级个人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调解。目前,全市共有10个镇(街)、141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0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会,28家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认定。严格“申报、初审、复核”三道评定程序,综合考虑参评调解员的工作年限、调解综合能力、调解纠纷数量、表彰荣誉以及群众满意度等因素,完成三级、四级人民调解员等级认定和一级、二级人民调解员等级推荐工作,全市807名调解员中,自愿申报等级认定人员199人,其中认定一级25人、二级3人、三级50人、四级121人。

强化培训交流,提升业务水平。通过“集中+分散”“线上+线下”培训方式相结合,每年由市司法局组织全市人民调解员特别是新任人民调解员开展集中业务培训,围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新闻宣传等方面,特邀法院法官、大学教授、资深律师等开展专题培训;印发《人民调解卷宗规范化制作培训手册》,规范调解卷宗的书写、装订和归档工作,不定期到各司法所、品牌调解室开展调解卷宗检查指导,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质量。同时,每季度要求各司法所通过线上《吉林省人民调解网络学习培训课堂》和线下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

强化经费保障,落实专项补贴。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先后投入资金80余万元,为各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个人品牌调解室配备桌椅、电脑,制作展板、标识、标牌等,规范基础建设。每年市司法局统一发放人民调解卷宗皮、登记簿、培训手册、宣传用品等用于开展调解工作。专门定制人民调解工作包,发放给调解员,便于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定《延吉市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实施方案》、《延吉市人民调解卷宗考评审核办法》,明确根据调解矛盾纠纷难易程度、卷宗制作规范程度,经过对案卷审核合格后,按照四种标准,以办案补贴的方式分别按100元、200元、300元、400元的标准,发给参与调解案件的调解员。2023年,全市各调委会共制作卷宗768卷,其中合格734卷,补贴金额12.216万元。

聚焦便民惠民 推动人民调解“新升级”

打造“一站式”综合性人民调解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市司法局对上争取支持、对下对接需求,对内整合资源、对外积极协调,广泛动员各方多元解纷力量加入,投入90余万元建成集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为一体的延吉市人民调解中心,调解中心采取“1+2+N”工作模式,“1”是以公共法律服务为平台,“2”是以人民调解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为保障,“N”是统筹法院、律师事务所及全市多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开展工作。目前,该中心已搬迁至新成立的延吉市综治中心实行合署办公,依托综治中心内信访、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入驻办公机制,构建更加紧密的多元解纷模式,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内涵式、集约式、融合式创新发展。

推动“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积极争取省司法厅资金、技术支持,投入50余万元,购置12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投放到全市各镇、街道以及延吉市信访局接待大厅使用,所有机器与市人民调解中心实现联网,居民可一键对接中心坐班律师,进行“面对面”“零距离”免费咨询,和在线参与调解服务,同时支持文件佐证材料等通过扫描传输给律师查看,真正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就近跑”再到“一次都不用跑”的快速便捷。

发挥“所所对接”法律顾问履职能力。依托律师事务所与基层司法所结对共建,统筹全市11家律师事务所、140余名律师对接全市各司法所及辖区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担任法律顾问,利用律师的专业法律优势与司法所、调委会各项工作紧密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制定《延吉市村(居)法律顾问管理考评办法》,将法律顾问履职情况纳入年底律师考核内容,推动法律顾问履职再提升,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坚持源头治理 优化人民调解“新模式”

为全面提升诉源治理质效,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市司法局持续打造“调解+”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一是“调解+分级”模式。打造以“属地管理”为基本,“市、镇(街)、村(社区)”分流处置调解体系,实行市级每季一排查研判、镇(街)每月一排查研判、村(社区)每周一排查研判模式,每年超过80%以上纠纷能够通过自下而上逐级过滤,层层化解在当地基层。二是“调解+行业”模式。以矛盾纠纷为切入点,针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的特点,积极拓宽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渠道,推进调解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目前,在婚姻家庭、金融、劳动争议、电商等纠纷多发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0个。三是“调解+部门”模式。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共同推进警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在市信访局,成立访调对接调委会,指派专人坐班负责调解;联合市法院成立诉前调委会,聘任州法院退休老法官常驻调解;在市交警大队,成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指派两名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工作;在派出所,打造“驻所调解室”,特聘派出所协警为调解员,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四是“调解+品牌”模式。升级“百姓说事点”职能,总结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法,成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通过发挥品牌示范引领,彰显人民调解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作用。

优化服务质量 开创人民调解“新局面”

创建人民调解“一所一品”。激发争先创优意识,全面推动人民调解创品牌、上台阶,围绕调解组织形式创新、调解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调解机制优化完善为着力点,发掘培育本辖区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人民调解工作经验做法,开展人民调解“一所一品”创建活动,如公园司法所构建“庭会联动”培训交流模式、建工司法所探索“社警司联动”新模式、北山司法所成立“三个三调解工作室”、三道湾司法所创新“援调对接”新模式、朝阳川司法所建立“1+N”多部门联合排查化解纠纷机制等等,各司法所立足辖区实际,创品牌亮特色,为民服务质效持续提升。2023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30件,涉案金额1242.75万元。

组建“司法先锋法律服务团”。紧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有效整合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推进法律服务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市司法局选派6名具有法律职业从业资格的青年干部担任街道主任助理,以“2+6+X”模式参与街道纠纷化解、信访调处等法律事务工作。“2+6+X”模式,即市司法局2名分管领导干部负责总调度指挥和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牵头会商工作,6名选派干部围绕街道需求,具体参与日常纠纷化解和法律咨询服务,依托协调“X”即全市各专业、领域的专职律师联合参与研讨化解,切实加大法律服务力度,确保各类纠纷化解在基层。2023年,“司法先锋法律服务团”共为各街道提供法律意见8次、审查合同5个、协同化解纠纷7件、开展普法宣传17次。

打造“司法先锋法律服务工作室”。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1+6”模式创新打造“司法先锋法律服务工作室”,进一步发挥老党员、老调解员、专业律师、公职律师、资深法学学者、公证员等群体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打造集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应诉指南、律师服务、信访纠纷调解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示范性为民法律服务平台,以“点餐式”工作模式,助推纠纷化解走上快车道,让群众进“一扇门”享“全服务”。自2023年11月15日“司法先锋法律服务工作室”举办揭牌仪式以来,已成功调解案件5件,其中成功调解一起漏水长达一月有余的邻里纠纷,获当事人赠送锦旗致谢。

延吉市司法局将继续以打造“枫桥经验”延吉升级版为契机,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不断推动延吉市人民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平安法治和谐延吉建设贡献基层司法行政力量。(延吉市司法局

(编辑:葛磊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