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是自然和时间的馈赠,每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400年左右的时间。黑土地保护,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近年来,松原扶余市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建设和质量管理,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机械,提升粮食种植科技含量,不仅让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还改善了黑土地内在质量、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
2023年,扶余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及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总面积22.06万亩,总投资3.6亿元。其中,高标准农田新建面积10.6万亩、改造提升3.66万亩、黑土地保护建设面积7.8万亩。2024年,扶余市加快在全域推行“条休耕+品字摆放+苗期深松”的扶余模式,实现节本增效、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有效防治风蚀和水蚀,同时实现了秸秆还田,促进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寸土生金 实现生态效益双赢
只有采取科学耕种方式,才能把黑土地用好、养好,让黑土地越来越肥沃。为减少对土壤的翻动,有效保护土壤墒情,扶余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农业技术,让农耕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既保障粮食增产增收,还保护了黑土地。位于扶余市长春岭镇长丰村旭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基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整齐排列的玉米植株挺拔翠绿,叶片在微风中摇曳,这喜人的长势得益于扶余市农机服务中心推广的“条休耕+品字形摆放”种植模式,达到秸秆全量还田,到玉米苗长大的时候秸秆就已腐烂,经过一年的沉淀变成腐殖质,腐殖质形成有机质,使土地越来越肥沃,结合“品字形摆放”种植技术,使玉米植株之间形成“品字形”的交叉排列,这种布局不仅增加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玉米产量,在条休耕技术模式的基础上,推广“品字形”种植,既保证了顺向通风,又弥补了横向通风不足的短板,实现了玉米种植的高效、优质、高产。
长丰村旭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丰收盛景只是扶余市推广“条休耕+品字形摆放”种植模式的一个缩影。现在,该市免耕机保有量2913台,经过农机人和保护性耕作作业者的共同努力,2024年扶余市已实现免耕播种作业233.3万亩,其中,条休耕面积154.1万亩,条免一体机作业面积5.37万亩,占比66.1%,条休耕技术模式在扶余市逐渐铺开。
以水兴农 促进灌溉丰收双赢
广袤的黑土地上,暖风拂过垄亩,喧嚣逐渐散去。走进扶余市弓棚子镇万生村顺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地块,一项创新的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正在被广泛应用,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顺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玉米与邻近地块用传统方式种植的玉米相比,苗高一头、深一色,能有这么好的苗情,得益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结合覆膜滴灌播种一体机的应用,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通过可控管道系统,将水和肥料按照农作物生长需求,定时、定量、均匀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这种精准的水肥供应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促进玉米早熟的同时,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顺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杨立峰介绍说:“我们的种地模式是大垄双行膜下滴灌下籽一体成型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苗齐苗壮、透气性好、通风透光、叶片不紧挨着,所以结出的苞米棒特别好、特别大。通过这个模式种植,我们的经济效益比以前增加了很多,这种模式我们得大力推广,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
科技助农 助力服务增益双赢
当前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为了更好地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扶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断强化技术服务保障,推动农业技术力量下沉,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送去一场科技“及时雨”。农技专家们认真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仔细询问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针对不同的作物和问题,耐心地进行专业讲解和指导。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从合理施肥时间到科学灌溉方法,每一个环节都给予了详尽的建议。农技专家下沉不仅为农耕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更推动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专家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和手把手指导,真正实现了农业技术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黑土藏粮,沃野生金。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大粮仓”。扶余人民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伴随着农忙的旋律,扶余市不断书写着农业发展新篇章,为保护黑土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松原发布)
(编辑:马天海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