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莲路修完之后,我们开车去吉林市舒兰缩短了10多分钟,到镇里只需要三四分钟。我经营的果园、苗木园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一段时间以来,法特镇头台村的牛经辉对家门口这条路一赞再赞。以前,道路沟沟坎坎,雨天更是看不清水坑有多深,现在路修好了,村里致富更有“路”了。
最近3年来,舒兰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经济发展形势,高质量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乡村畅通工程,形成了由1条高速、3条国道、2条省道构成的路网骨架,由5条县道、125条乡道构成的次网骨架和由843条通村公路组成的支线路网,编织出了便民利民的城乡路网,让舒兰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2442公里。
路路畅通引来振兴洪流
环城街道平安营大桥从前是年久失修的漫水“吊桥”,平安营村的村民到市里办事需要绕行至红石村,然后再到市里。路不通,影响的不仅是村民,更阻碍着收粮人,收粮价也要比其他地方低几分钱,村子700多户村民,每年都要少收入不少。
为了彻底治好平安营村村民的这块“心病”,舒兰市交通运输局规划修建了平安营大桥,80多名工人用了不到100天就把平安营大桥修复完成。与以前的旧桥比,新桥采用先简支转连续梁桥结构,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和抗震性能,抗扭刚度和预制横隔板的功能均有所提高。
“如今修了桥,开车到市区只要10分钟,粮食收购价也和其他地区持平了。”平安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树宝说,路通了,资源和产品像血液一样流进流出,乡村振兴大动脉因此打通。
最近3年来,舒兰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9.8亿元,完成“四好农村路”改造724公里,改造老旧路135公里、危桥5座,新建通屯硬化路128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96.4%,建制村硬化路全覆盖,惠及18个乡(镇)街,25万人因路受益。
路路有“长”护佑乡村远景
农村公路建好了,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一路一长、路路有长、市长当路长”,成为舒兰管路护路的选择。
曾经,一些农村的住户光从自身考虑,把房前屋后的占地扩到了村路上,使得车都开不进去。“这是阻碍西良村发展的大问题。”西良村党支部书记、村路路长高迪向这个顽疾开了刀。
高迪与村干部统一思想:违建是一定要拆的,路是一定要通的。紧接着,村干部联名给市交通运输局写了情况说明,市交通运输局调研后认为:西良村的路,得通!但拆除问题又成了难题,村干部找村民做工作。“对那些不同意的,我把他们召在一起说:‘我在这儿做个承诺,违建拆了后3年之内全村都通路,不通路我就不做这个村书记’。这话一出,村民们都听了劝。”紧接着,村干部和志愿者开始拆除违建,为修路腾出了空间。不久后,新路建成,村路通了,村民心路也通了,产业发展也有了起色。
路路有长,路长也要把自己当个“长”。为了管好路,舒兰市设置了县、乡、村三级路长210名、路线长328名,明确“路面路基日常维护、公路绿美化、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等21项具体工作,让各级路长抓有标准、落有抓手。舒兰市5条县道、125条乡道和843条村道“路路有人负责、事事有人经管”。
路路生花美出农村新风采
现在,走在天德乡三梁村的村路上,人们会看到很多人在路边翻土栽花;进村路口附近,也有不少工作人员在栽种苗木。这里正在建设占地860平方米的生态园。刚刚进入初夏,路边、园边的边沟整洁干净,花卉层次分明,两侧绿树成荫,带给人们无限美感。
同样的场景,在舒兰的路边村——兴山村也在尽情铺展。兴山村把花卉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每年3月底撒种育苗,4月份移栽路边,5月下旬就开花了,扮靓了村路乡路。“不仅如此,每年,舒兰市相关单位来我们这采购花卉,用以美化城市和乡村。”兴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光说。
近年来,舒兰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民心工程,同步推进乡村公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解决道路周边的脏乱差等问题,以种植树木、花卉为主美化乡村道路,以此为契机打造了7条产业路、5条“旅游路”、4条“资源路”、49条“乡村振兴路”。
如今,宽阔整洁的水泥路边,座座村落点缀,簇簇鲜花沿路开放,绘就了一幅幅山村和美画卷。(吉林市发布)
(编辑:谷传宝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