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图们江畔,细雨蒙蒙,春暖咋寒。

走进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景区,登高远望,雾气缭绕的日本海连着天际,三国景观尽收眼底。从空中俯瞰,最耀眼的莫过于15公里外那一抹碧蓝的海岸线。
地处图们江下游、中俄朝三国交界的珲春,拥有四个对俄、对朝公路、铁路口岸,以珲春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俄罗斯、朝鲜等国家10余个优良港口,从防川沿图们江而下到日本海仅15公里,是我国直接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我国从水路到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作为吉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珲春,近海,是珲春区位优势的点睛之笔。

在历史上,珲春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商埠。近年来,珲春立足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市开发开放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发展,打破内陆城市发展模式,依托面向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包括海产品加工、陆海联运、国际物流等转型产业在内的海洋经济,全力开创跨越赶超新局面,积极探索向海图强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回首百年,看珲春海洋航运的发端
清末时期,珲春曾是中国从陆路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很多人也许不曾想到,东北边城珲春也曾是中国与海外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清末,吉林行省开始在珲春、延吉招商垦荒。1908年,浙江商人朱江等人筹资在吉林延边创办了本务公司,对图们江木植及水运情况作了调查,多次向珲春副都统郭宗熙谏言开发图们江。
1909年8月,珲春副都统郭宗熙就在珲春开埠行轮之事呈请吉林巡抚,得到时任巡抚陈昭常批准,并同意资助。
为此,陈昭常在给清廷上书的奏折中,详细陈述开发图们江航线有六利:我国向无走外洋轮舶(指从图们江口出海),该航既绕长崎,慰华侨之心,为通邻之倡,展国势而扩航业,一利也;珲春虽设商埠,苦无出路,又逼俄界,我先通航,庶免觊觎,二利也;吉省现议迁民,仍赖东清南满铁道,今由海道运载,利不外溢,且生聚日繁,边防自固,三利也;三省天产甚富,徒以转运维艰,任令委弃,航道即通,利源自辟,四利也;珲春设关,必籍航路为辅,航通而税自旺,五利也;日韩之清津温贵,俄之海参崴,皆日夕经营,我商仰人鼻息,种种留难,今既自辟航道,咽喉无阻,血脉自通,六利也。此外,运兵运饷,通邮便民,利益不胜枚举。

陈昭常下决心开通图们江出海航运向清廷提出了成立吉林图长航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奏请。由于事关重大,尤其是涉及俄国、朝鲜等国家。宣统二年(1910年)2月,吉林行省就图们江通航之设想及开办方法请示邮传部。1910年3月2日(宣统二年),邮传部回电,首先对吉林开办通航一事表示赞同,但对“由公家补助经费”一项,要求将补助款改为“助股”,以官商入股合办。具体办法是先集商股24万两白银,复附官股24万两白银,其中商股部分,由浙江商人朱江募集,官股部分由邮传部和吉林省各出12万两,省股分期拨付,部股由于筹款困难,只允6.5万两,而当时只拨2万两,其余部分股均令朱江暂垫。
经多方筹措资金,共招募商股24万两银元、官股24万两银元,于宣统三年(1911年)年初创办“吉林图长航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设在上海英租界江西路51号,分公司设在珲春。朱江自感财力有限,南下上海与南洋劝业会办虞和德(后上海总商会会长)商议共同筹资兴办此事。商定此事后,吉林行省正式委任虞和德为驻沪商务顾问,并委任朱江为吉省驻沪商务探员。朱江用所得款购买大船2艘,名曰图瑞和图珲,小轮船两艘、钢板挖泥船一艘。公司主要经营图们江至上海间的航运,从珲春发运土产、木材等。
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始,图瑞号载煤由上海出发,经由日本长崎,而后驶入图们江,首次开辟了日本长崎至我国图们江的航线。图瑞号停泊于图们江口外的朝鲜西水罗海湾,由于江水较浅,用小轮载煤入图们江。
在后期经营过程中,由于清政府国力衰落无法支持、日本政府阻挠、财力不足等因素,历时三年有余的吉林行省与吉林图长航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图们江航运的计划,以及“吉林图长航业股份有限公司”便被迫停止运行。

“吉林图长航业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停办了,但在1931年前,珲春河经图们江出海航运并没有停止,并颇为兴盛繁荣。“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珲春,水运逐步被朝鲜铁路所代替。1935年,珲春至朝鲜训戎铁路开通,水运逐渐衰弱消失。尽管如此,珲春河、图们江航运在珲春近代开发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向海图强,打通大通道加速融入“一带一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92年,南风之熏,吹开了吉林东部边陲的一扇希望之门——国务院批准珲春为国家级开放城市。从此,珲春人再次扬起风帆,向海图强。蜿蜒千里的图们江,涌动着开发开放的滚滚浪潮,带着吉林人的出海梦,执著地奔向大海。
进入21世纪,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珲春出口加工区、中俄互市贸易区,颁布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成为我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窗口”和“桥头堡”。

近年来,国家又批复珲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让珲春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22年2月16日,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机构成立,珲春国际合作(海洋经济)示范区正式被中央编办批准为省委、省政府副厅级派出机构,开放合作之路越走越宽,珲春开放发展驶入快车道。
面对新机遇,珲春市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政策等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优化通关环境,着力解决通而不畅的制约性问题。依托项目载体,积极发展、巩固与区域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营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珲春市加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相继举办了中俄边境金融与物流合作交流会议、国际体育交流赛事、中俄文化大集、东北亚文化旅游美食周等活动,全方位提升珲春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抢抓机遇,推动珲春高水平开发开放
珲春历史上就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以珲春为圆心的200公里半径内,分布着俄、朝两国的10个港口,拥有4个国家级公路和铁路口岸。经过多年发展,珲春已形成了东南西北、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畅通了公路、铁路、铁海联运等通道,由内至外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珲春铁路口岸是吉林省唯一对俄铁路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工作制。自2013年中俄珲春-马哈林诺铁路恢复常态化运营以来,实现了多品种双向运输,过货量呈爆发式增长。依托珲马铁路,“邮政专列”“海洋专列”“清洁能源专列”“长珲欧”班列等特色专列多点开花。新开通珲春经符拉迪沃斯托克、釜山至上海的外贸带内贸同船航线、经斯拉夫扬卡至宁波内贸外运航线,对俄贸易多元化大通道格局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贸易企业选择在珲春落地生根。

珲春口岸是吉林省唯一的对俄公路口岸,可直通俄罗斯扎鲁比诺、波谢特、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港口城市,口岸进出口货物涉及海鲜、蔬果、木材、液化气、日用品等数十种产品。2023年,珲春市加快推进对俄公路口岸联检楼改扩建和铁路口岸H986查验设施建设,珲春口岸成功获批药材进口边境口岸,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经贸合作提供动能、释放潜力。随着珲春-克拉斯基诺口岸恢复客运通关,中俄免签的双向重启,经珲春口岸出入境的跨境游已成为珲春旅游业的特色品牌。
为确保口岸畅通,珲春海关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全力支持新兴业态,在口岸实行延时工作制,全力保障查验人力,实现周六、周日无休,为鲜活产品进口等开辟绿色通道,打造即来即验、即验即走的高效通关模式,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珲春各口岸形成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如今,珲春市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超千家。
大通道促进大开放,大开放催生大市场,大市场激活大经贸。在奋力打造“一带一路”向北开放战略支点的征程中,珲春市保税加工物流、跨境电商、互贸落地加工、市场采购贸易等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站在“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的天赋之地,珲春扬起“蓝色”风帆,海产品贸易与加工业风生水起。经珲春口岸进口内销的俄罗斯活蟹,让“珲字号”海鲜名声远播,并初步形成了以加工销售鱼、虾、蟹、贝四大种类为主,集加工、贸易、物流、仓储和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珲春域内海产企业已获得韩国、俄罗斯、美国、欧盟、巴西、越南等注册。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阿联酋、乌克兰等国家,小部分产品销往本地和国内大中城市。
开放发展东风劲,乘势扬帆拓蓝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珲春这艘“开放号”巨轮将继续劈波斩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张宁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