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高质量答好教育强县时代命题

时间:2024-05-16来源 : 今日吉林网作者 : 王姝 史青 夏晓华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东辽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立足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以“强基、强师、强质、强生、强校”五强工程为主抓手,从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全面育人等多方面发力,交出一份教育强县的“东辽答卷”。

实施“强基”工程 做好布局调整必答题

东辽县着力布局调整,重规划、强基础、促均衡,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东辽县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向上争取资金21075万元,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投资54322万元,实施凌云小学二期工程和一高中异地新建两个重点项目,提前对教育进行布局,满足县域内学生的学习条件。投资1270万元,为21所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维修改造,建成网络录播教室37间,更换桌椅3390套,更新电脑、教学一体机1376台。投资186万元为白泉一幼、一高中、职业高中进行了校舍改造,补充幼儿玩教具1万余件。投资55万元,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采购冰雪特色项目设备、改造14间护眼灯教室、建设3所小学互联网+教育帮扶校建设和劳动实践教室项目。随着项目的建设推进,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

异彩纷呈的艺术节展演

实施“强师”工程 做好队伍建设抢答题

倾力队伍建设,建立行政主推、业务主导、学校主责、教师主业的培训体系,锁定高质量发展“靶向点”。

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形成宣传教育、监督考核、表彰和惩处并重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创优评优活动,树立典型,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开展东辽县第39届教师节庆祝活动,评选表彰县级治校楷模、育人先锋、乡村教育坚守、新锐园丁、县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共5个奖项306人。

研学旅行

进一步完善专业发展路径。抓实“引才、育才、用才”环节。两年来,聘用硕博人才7人,校园招聘35人,公费师范生30人,累计补充教师214人。坚持用“小课题”解决县域教学改革“大问题”。注重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即抬高底部,改良土壤,优化教育生态。以新入职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为增长点,以管理人才梯队建设为基准点。建立健全校长交流、后备干部、名优教师培养选拔体制机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带动、跟岗学习、全员轮训等方式,实现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目前,东辽县共有省级杰出校长2名、专家型校长2名,市级骨干校长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6名、各级骨干教师576名。4名教师纳入国家、省乡村优秀教师培养计划,2名教师获得“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称号。东辽县人民政府授予东辽县教育局“集体三等功”。

实施“强质”工程 做好教育实践论述题

东辽县坚持质量核心地位不动摇,依托五项优质发展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耕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开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专项行动。学前教育占比稳步提高。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6.9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1.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25%,均达到国家占比要求。

课后延时服务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行动。构建“专业引领、合作互助”的组织机制、“公开透明、压力驱动”的制度机制、“技术优化、全程跟进”的服务机制、“网络互动、成果共享”的展示机制,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化整为零,分解突破。深入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大学区”建设。构建高效课堂,强化作业批改与教学诊断。完善课后服务,建立以“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特长拓展”为主要内容的分层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完成36所“温馨校园”创建工作、35所小学、中学质量分析评估工作。

开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专项行动。东辽县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97.1%。2023年共安置适龄残疾儿童12人,安置率100%。先后与辽源市中心医院、辽源市中医院联合开展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感统康复等方面的合作与研究,通过科学系统的干预,发挥残疾儿童自身潜能,防止残障程度进一步加深,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书写了具有重要民生意义的关键一笔。

开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专项行动。在2023年高考中,上线人数和上新率均达到了历史新高。二高中形成了“学习+特长”的培养新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力度,紧密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专业对口和就业岗位的适配性,职业高中与通达汽车维修中心、格致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将通达汽修企业引进到学校,实现了汽修专业直接对接。

开展成人教育开放创新发展专项行动。东辽电大通过省级审核,转型提升为东辽开放大学,成为东辽第一所公办高校。

实施“强生”工程 做好五育融合拓展题

坚持“五育”并举,通过思政课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传统文化教育等途径,不断丰富育人载体,用好高质量发展“催化剂”。

德育品牌有提升。以读书活动为抓手,制定并下发《“阅见最美·品味经典”学生读书三年活动方案》,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制定读书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开展全县中小学时事新闻课主题拍摄评选活动。持续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教师“大练兵”和“三早育苗”工程和“强基领航”行动。开展以“六礼”“四帽”“六进”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特色文化活动。创建了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示范校,依托朝阳村、田雨小镇等东辽文化特色基地,扎实开展好研学实践活动。

英姿飒爽的运动健儿

体育教育有成效。立足课堂教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赛、公路越野赛、乒乓球赛等。依托活力操场建设,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校园冰雪运动,上好校外冰雪体育课,推动冰雪研学实践。目前,东辽县共有国家级和省级足球特色学校、冰雪特色学校、篮球特色学校、排球特色学校23所。创下连续四届获得辽源市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艺术教育有展示。下发《关于举办2023年东辽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文件,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文艺展演活动。活动精彩纷呈,才艺不断,师生们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劳动教育有特色。建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6个,开发果树种植、蔬菜培育、剪纸、泥塑、烹饪等校本劳动教育课程数十种,形成一校一课程、一校一特色的良好格局。东辽县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在甲山小学顺利召开,充分展示了五育并举课题的研究成果。

实施“强校”工程 答好兴教增效关键题

东辽县聚力优质学校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植入高质量发展“孵化器”。

长抓专项培训工作。开展“送培到校,精准施训”等专项系列培训,聚焦城乡协同发展,改变偏远薄弱学校现状。从办学理念、质量提升、教师培训、校本教研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精准评估,分层分阶段进行现场调研、梳理问题、寻找对策、制定方案。采取抓三课即课题、课程、课堂;建三体即学科发展共同体、学校发展帮扶体、教师研修互助体;施三策即教研高端培训、名师进校引领、骨干教师培养的方式,实现学校整体工作短期内的全面提升。

狠抓资源引进工作。围绕“高效课堂”建设目标,博采众家教学模式之长,不断改革、探索、比较、实践,引用上海、江苏、山东、陕西、衡水的教学方法,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切向教学实效落脚,不玩概念,不搞花样,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构建本土化、校本化高效课堂。

严抓学校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学校精细化管理,扎实抓好校车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校内教学活动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稳定。指导全县学校(幼儿园)开展应急疏散演练200余次,切实提高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深耕教育,聚力强县。东辽教育人把全县人民的殷殷期盼,转化为踔厉奋发的磅礴力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高质量发展答好教育强县的时代命题。

(编辑:张宁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