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国际护士节当天,珲春市脑康医院的“白衣天使”除了给患者打针喂药,还要照顾他们吃饭、换衣等日常起居,她们用自己的辛劳和真情,为一个又一个患者无私奉献。
金美兰:“我之所以为护士,是因为责任和使命。”
今年是珲春市脑康医院护士金美兰从事护理工作以来,第34个年头。回望1991年,刚从延边卫生学校毕业的她,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喜欢的职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多年来,金美兰曾先后在珲春市马滴达乡卫生院、杨泡乡卫生院、英安镇卫生院、珲春市脑康医院工作,2010年晋升为主管护师,并多次荣获优秀工作者的称号。
工作中,金美兰时刻以优秀护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金美兰表示,珲春市脑康医院与综合性医院不同,这里的病房是全封闭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护理工作的辛苦和特殊可想而知。对于正常人来说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最简单的指令、最起码的行为,但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期里却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慢慢恢复过来,这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就拿最简单的吃饭来说,每次开饭前,我们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他们排好队、盛好饭菜、安排坐好,不断巡视督促他们,必要时还得喂饭。”金美兰说,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出力不讨好”的情况,患者因为精神疾病的原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她们也“不客气”,所以,有时会埋怨。但看到病人康复后的欣喜,听到一声声真诚的感谢时,又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张颖:“我们的工作,就是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珲春市脑康医院护士张颖,1991年毕业于黑龙江省鸡西卫校,2018年调入珲春市脑康医院工作,在护理岗位上,她一干就是33年。
工作中,张颖非常注重患者在精神康复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护理,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逐渐摸索出“人文关怀+工娱治疗”的珲春脑康护理模式。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激励了患者对工作的兴趣和生活的信心,极大地促进了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使大部分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走进珲春市脑康医院3楼住院部看到,病房内干净整洁,被褥和生活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在张颖的带领下,患者们排队走出房间,随着音乐做起了娱乐操,她站在最前面,做着示范动作。结束后,她又组织患者有序入座,共同观看电视节目。
“这套娱乐操是专门针对病人的,每天午休后锻炼5分钟,有助于血液流通和心理健康。”张颖说,她们要对患者进行24小时监护,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懈怠。患者每天早晨起床时,有的人会赖床,护士就会轻声将其叫醒,并帮助患者穿好衣服。与患者交流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太大声,一旦被患者认定沟通语言不够友好,很有可能会导致其焦躁不安,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珲春市脑康医院里的门窗很“特别”。“大门要上锁,医护人员进入时需刷卡开锁,病房内不能有任何尖锐利器,医护人员每天都要认真检查。我们的工作,就是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张颖说。
郭红梅:“医院虽不是家,但我会是他们的亲人。”
珲春市脑康医院护士郭红梅,毕业于吉林大学护理专业,2018年4月调入珲春市脑康医院担任精神二科护士。在护理岗位上,她35年如一日,始终视患者如亲人,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医院不是家,但有家的温暖,郭护士不是亲人,但有亲人般的关爱。”这是珲春市脑康医院患者家属对护士郭红梅的亲切评价。而郭红梅能够得到患者家属们的认可,完全是因为她对患者的真诚付出。
前不久,医院里来了一位年轻患者,由于突发病情,让这位患者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经过治疗年轻患者病情得到好转,在住院期间,郭红梅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给患者喂饭、喂药。特别是每到夜间,郭红梅不定时查看患者休息情况,直到患者睡着,她才能获得短暂的休息。
对此,郭红梅说,这是她的本职工作,她的同事们都是如此。医护人员们把关爱传递给了病人,同时患者也会给她们一份理解一份包容。郭红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重视护理工作,更多的人能投身到护理事业中去,更好的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珲春市脑康医院)
(编辑:张宁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