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怎么建?又能给居民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近期,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为居民升级改造了一间家门口的“红石榴”食堂,在共建共享中推动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
“阿姨,今天想吃哪些菜,我帮您装好。”“您先坐在那歇一下,一会我打完饭就给您端过去。”3月26日,在园辉社区“红石榴”食堂,志愿者正在为排队等待就餐的老人们打饭。“社区、延边州委保密办以及志愿者们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真的要感谢他们。”正在等待就餐的居民张大爷心怀感激地说。
“这些社区老年居民虽然民族不同,但都是70岁以上的低收入群体,他们无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是亟需社区帮助的人。”正在老人们身边忙前忙后的园辉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林松淑介绍。
去年10月,为解决生活困难老人的午餐,延边州委保密办作为园辉社区包保帮扶单位,主动与民政部下属福利基金会沟通协调,让银杏家园助老用餐项目在园辉社区成功落地,同时每年为社区捐助16万元,用于解决生活困难老人吃午餐的问题。
“资金问题解决了,食堂的选址也很关键,要选择距离合适并方便老人来就餐的地方。”林松淑说,在州委保密办、延吉市民政局、延吉市公园街道办事处的共同努力下,将位于牛市街附近居民小区院内建筑面积13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室改造为“红石榴”食堂,为老人们提供一个集体用餐的场所。改造后的食堂共有32个餐位,处于社区核心位置,社区居民一般步行1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
经过多方努力和前期的紧张筹备,今年3月18日,“红石榴”食堂正式开业,迎来的不只有就餐的老人们,还有自愿前来为他们服务的志愿者们。“能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为这些可爱的老人们服务,目前就是我最重要的事。”食堂负责人金女士说,为促进社区各族老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每个季度他们定期组织反诈宣传、健康体检等活动,各族老人还聚到一起包饺子和做辣白菜、米肠等美食,进一步增进了邻里感情。(延边州委宣传部)
(编辑:张宁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