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回眸

时间:2024-01-12来源 : 中国网吉林作者 : 佚名

2023年,四平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精准发力,纵深实施“三三九一”战略,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速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取得成效。一年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亮点纷呈、激励人心,奋力推动四平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四平市政务大厅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

从“减”上破题,激活便民利企“动力源”

四平市出台《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指导目录》《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四平市本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事项清单》等7个指导目录,同一行政职权在省、市、县、乡四级名称、类别、编码、设定依据等要素一致。重点围绕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社会民生领域,梳理下放权力问题清单,常态化事中事后监管。截至目前,四平市开展赋予街道“五项权力”工作300余次。

“无证明”改革扩面增效,办理事项达147项。在原有132项“无证明城市”改革事项基础上,梳理出银行系统、保险系统、通信系统15项证明事项,最终确定“无证明”办理事项147项。改革以来,四平市8.6万件证明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估算节省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175万元以上,节省办事时间4.5万天以上,受到企业和群众好评。其典型做法被《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被四平市委政法委评为“枫桥式工作法”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聚焦审快办,审批时限压缩比例达75.75%。通过改变办理方式、精简办事流程、委托无差别窗口办理、直接压减办理时间四种方式,以四平市本级43个部门1884个政务服务事项为范围进行审批时限压缩。其中,311个承诺件改为即办件,79个政务服务事项减少97个办事流程,1032个政务服务事项直接压减办理时间,压缩比例达75.75%,同比审批效率提升11.54%,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快捷。

四平市政务大厅不动产业务窗口

从“优”上发力,跑出服务效率“加速度”

四平市政府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高分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围绕管理、服务、效率、环境四个维度,确立事项管理标准化、运行规范标准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等八方面目标任务,收集国家级标准142个,地方标准21个,行业标准8个,自建管理标准328个,事项标准1745个,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通过标准赋能,建立“标准化+政务服务”新模式,构建了“人有工作标准、事有质量标准、物有管理标准”的工作新格局。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推行20个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把需要多部门办理的“一揽子事项”变成“一件事”,通过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做到“一次办”。梳理形成“我要上牌照”“我要开网约车”等2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推进“一件事”平均跑动由3.3次降至1次,申报材料减少25.36%。

降本减负优程序,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精简保证金退付环节,退付各类保证金98笔,累计951.28万元。“政采云”电子卖场实现“全省一张网”建设,随申随入,吉林省共享。电子卖场网超在售商品10.7万件,入驻供应商997家,中小企业占比96%,日均审核量500件,网超上架商品379178件,总交易额2.74亿元,节资率达22.6%。

无差别窗口人员为群众讲解相关内容

从“放”上突破,厚植营商环境“营养土”

重要审批权力下沉,工改项目属地办理。通过审批权下放、受理权委托、事项下沉等方式,项目审批在铁东区、铁西区实现直接办理,由原来的定点办变为多点办、就近办。目前,铁东区、铁西区共立项审批项目177个,总投资金额186656万元。四平市纳入协同项目储备库191个,生成“一单五清”项目120个,进入审批环节项目122个。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图纸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企业报建平均每个项目可节省图纸打印扫描费用约20万元。

高频事项向下延伸超170项,企业群众实现“家门口办”。在向下延伸44项基础上,聚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等民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新增130项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目前,四平市延伸事项共办理14869件。梳理政务服务高频事项217项,通过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省公安厅系统对接,实现身份证免提交110项,营业执照免提交124项,电子证照免提交20项,在吉林省率先实现公司章程共享免提交36项,减少材料共计290份,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

从“管”上规范,当好经营主体“守护者”

创新支撑改革,扩大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全省领先优势。对114名执法岗位负责人开展年中、年底两次民主评议,把评议结果作为个人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重要参考,末位调离执法岗位、后三位所在单位年度“营商环境建设”绩效考评指标降档,形成持续强烈震慑效应。通过严把执法“质量关”“程序关”“业务关”,全市执法行为越来越规范,柔性执法、有温度的执法氛围越来越浓厚,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越来越高。2023年,市本级“双随机”检查占备案检查总数49.22%,对经营主体行政处罚286件,同比减少17.1%,对经营主体不予、减轻、免予处罚184件,金额198万元。改革得到国务院职转办充分肯定。

税务局税务厅工作人员指导纳税人自助纳税申报

从“畅”上聚力,推进政务公开“精细化”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题日”活动。制定下发《四平市“政务公开主题日”活动实施方案》和《四平市2023年“政务公开主题日”活动计划安排表》,组织各部门围绕“经济”“民生”“法制”等重点领域开展“政务公开主题日”活动。四平市本级开展72场活动,三县两区开展200余场活动,营造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领跑吉林省开启政务公开数字监管新模式。率先试用“吉林省政务公开智能监管平台”,为加速吉林省全域数字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作为吉林省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地区代表,在功能需求、数据应用等方面,先后承接省市技术研讨、平台对接等大小会议10余次。截至目前,监测平台已将四平全域192个部门、31个重点领域132个任务、16个常规工作纳入监管范围。

深入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大力推动基层政务公开“两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年创建10个示范区,促进四平市基层政务公开“两化”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围绕公益事业发展和教育、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领域,协调各行管部门加强对相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监管,并在四平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专栏,为获取信息提供便利。

从“质”上着力,打好信用建设“主动仗”

四平市是吉林省唯一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清零城市。加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整治,从源头上保障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唯一性和准确性,成为吉林省唯一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清零城市。推动以“双公示”为基础的7类行政信息及水、电、气等特定信用信息归集,归集各类信用信息55.2万条,归集数量和准确率均达到国家指标要求。“双公示”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始终保持100%。

强化信用成果应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制定《四平市企业短期失信行为信用修复措施(试行)》,2023年共计修复失信企业163家,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组织开展以“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与修复”为主题的诚信教育专题培训活动,有效解决信用建设“政府热、企业冷”问题。常态化开展诚信“五进”宣传活动,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宣传活动150次以上,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

税务局税务大厅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

从“智”上提升,构建数字赋能“新引擎”

四平市“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建成使用,得到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开发建设“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于6月末正式投入使用,并通过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标准化验收。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批示“‘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已经发挥了作用,纳入数字吉林、数字政府建设体系,因城施策”。吉林省长胡玉亭批示“全省推广”。平台通过信息化设备,构建了稳健、审慎和柔性的数据治理体系,推动三县两区“五横贯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行业管理序列“八纵并行”,四平市县乡协同指挥“三层共管”,田林河路“四长合一”,突显“提效率、控风险、降成本”三大应用优势,有效破解社会治理不联动、人治腿巡不及时、事件发现不主动等短板问题。

建设数字产业园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制定《四平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四平市关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确定数字化运营、大数据加工、软件外包等六个数字产业发展方向。数字经济产业园采取企业全资投入方式,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总面积1.4万平方米,预计容纳2000人。园区已引进京东物流、中粮信科等16家域外企业,320人入驻,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并获得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

架好干群“连心桥”,畅通民生网上路。2023年,四平市共受理网上平台网民留言1318件,其中,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回复率100%,办结率99.3%,满意率97.41%,回复率和满意率均居吉林省前列,连续三年被人民网评为“民心汇聚单位”。电话受理群众求助、投诉、举报、咨询和建议等问题351767件,办结351464件,办结率99.9%,满意率达99%以上,位于吉林省前列。(四平发布)

(编辑:周金玲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