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县永宁派出所管辖区域属城乡结合,是伊通公安局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派出所。“警地融合”工作开展以来,永宁派出所以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为牵引,积极探索辖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了社区警务与服务管理深度融合,为辖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收获良好口碑。
为了高效推进“三进”工作,伊通县永宁街派出所完成了所长进社区班子工作;党员民警在社区任职副书记;非党员民警任职副主任;辅警兼职网格员,围绕宣传防范、巡逻防护、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开展工作。
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总要求,全力开展工作。矛盾不上交,一切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想之百姓之所想,真心为群众办实事。2023年9月30日,伊通县电厂要接供热管线,由于电厂施工前没有与村里打招呼,自行挖沟设线,垃圾满地。当时正值秋收,管道沟影响了群众拉地,同时也影响了村屯附近的环境卫生,群众意见很大。后来经过村、街道和驻村民警的有效沟通,电厂方立即纠正,并签订合同,把管道沟能填平的填平,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平安不出事。各个社区和村屯警务团队成员联合巡逻,每天开展不间断巡逻,通过有效巡逻,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服务不缺位。2023年9月23日,一村民在挖沟时不慎将邻居家的100多米井挖塌帮了,邻居家报警了,河北村警务室立即与派出所沟通,与两家沟通,把双方带到了村部进行调解,最后矛盾得以解决。
为优化便民利企措施,伊通县永宁派出所进一步拓宽窗口服务路径,在一楼大厅设置了服务企业窗口,配备“服务企业专员”,增添了饮水机,药品急救箱,老花镜等物品,并实施了便民利企四项服务举措: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一次性告知服务。为提升了整体服务动能,强化了便民利企举措。2023年7月23日,县满族艺术团员工需要集体落户请求延时服务,由于人员不集中,户籍民警多次加班,成功为其办理人员多、情况杂的集体落户业务。辖区有多个民营企业老年公寓,由于公寓都是行动不便、耳聋眼花的老人,来派出所现场办理居民身份证存在诸多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永宁派出所主动作为,组织户籍民警上门服务,为老人办理户籍业务。近年来,上门服务已成为伊通县永宁派出所户籍员的家常便饭,“警地融合合”工作开展以来,户籍员已为30多位老人上门办理身份证,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按照“千警进千企业、服务直通车”联系包扶企业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服务企业工作。2023年7月24日,伊通县永宁派出所接到辖区某机械厂报警称:公司机器零部件不慎丢失。教导员刘家兴带队立即赶赴该机械厂。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丢失的这个部件虽然小,但它是整个机器的核心,没有它就不能生产,就要面临违约。民警当即对车体进行检查,通过分析断定零部件不是在运输途中丢失的,估判在停卸过程中遗落的可能性比较大。民警开始在公司停车附近展开摸排,并调取周边监控。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将零部件找到,经工作人员鉴定正是公司遗失的零部件。该公司负责人非常激动的说:“这个部件直接损失大约2万余元,但间接损失无法估量,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事后,公司专门送来一面写有“为民服务,破案神速”的锦旗,以示感谢。
在伊通县永宁派出所辖区,无论是街边的路灯杆上,还是商超药店门口、集贸市场,反诈标语随处可见。
为了提高人辖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伊通县永宁派出所社区民警不仅在村民身边布下了反诈“天罗地网”,还建立了“警民交流”微信群,发动村民积极参与防诈反诈。伊通县民警将微信社交与社区警务工作相融合,邀请社区工作人员、村民一起加入微信群中,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信息及时传递、知识深度讲解,反诈知识的普及率得到显著提升。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通过一个个微信群,可以打消一些群众怕麻烦、不愿意来派出所的顾虑,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传递,真正打通了反诈警民联系的‘最后一米’。”警务室民警说。
同时,各个警务室定期开展“反诈小课堂”活动,提醒居民时刻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这是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千万记住,别轻易转账。”“有了这个‘反诈小课堂’之后,我时不时过来听听,多学一些反诈知识挺有用的。”“我绝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在反诈小课堂上,民警和群众围坐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解锁”着反诈新技能。(伊通公安)
(编辑:杨雅秋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