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我先行助力乡村新发展——双辽市柳条乡和东明镇引领文明乡风侧记

时间:2023-12-22来源 : 中国网吉林作者 : 邢天笑

近年来,农村各式各样的摆酒名目层出不穷,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婚丧嫁娶,现在连孩子满月、老人寿宴,甚至谁家的房子上梁、孩子中考也要办上几桌……酒席名目繁多,乡里乡亲随礼数额也越来越大,这不仅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更让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根深蒂固,成了建设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的绊脚石。为了纠正不良风俗,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今年以来,双辽市各地大力弘扬向善向上的良好风尚,扎实开展了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出实招、解民忧、见实效,树立文明乡风,助力振兴发展。

柳条乡:“1+1+4232”让同心易俗劲吹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柳条乡创新治理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柳条乡移风易俗“1+1+4232”工作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移风易俗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借助“同心易俗”这一文明实践项目拓宽宣传阵地,完善服务体系,提升队伍凝聚力,扩大活动影响力,增强群众参与率,实现移风易俗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在群众心中,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柳条乡万斤村的村民白云昙积极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为村民做好榜样。“在乡村两级政策的宣传引导下,我认识到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性,这是破陋习、树新风、减少铺张浪费的有力举措,我是党员,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做到‘余事不办’。”白云昙说,最近他家里有3件大事:父亲去世3周年、孩子今年高考上了大学、新建房屋已经完工正准备入住。按照以往农村习俗,这3件大事都是要准备酒席的,现在全部取消。有了白云昙的带头,万斤村其他村民逐渐加入“不办余事”的队伍,移风易俗工作在万斤村顺利开展,成效显著。

东明镇: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开花结果”

王玉春是双辽市东明镇吴家村五屯的村民,原本他已经定好了饭店,准备摆酒宴请亲朋,悼念母亲去世3周年。但在接到村里号召村民们破除陋习、转变观念的通知后,王玉春马上退订了酒席,仅与兄弟姐妹10余人进行了简单的悼念仪式。“以前大家都办,只有我不办,面子上过不去,如今大家都不办了,这既不给村里找麻烦,也给乡亲们减轻了压力。”王玉春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推行移风易俗要行之有矩。东明镇压紧压实移风易俗工作责任,将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纳入村级目标考核,指导各村研究落实管控措施。同时,排查紧盯重点人群,全体机关干部与各村开展联合入户行动,通过全方位宣传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携手文明。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东明镇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

东明镇庆祥村村民李洪国非常勤快,除了耕种自己土地外,还承包了邻居家的4垧地,喜获丰收。今年,他的两个孙女分别考上了高中和大学,按照往常的情况,李洪国会给孩子们举办一场隆重的升学宴,邀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前来祝贺。但为了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李洪国签订了《不违规操办和不参加“升学宴”“谢师宴”承诺书》,决定不再操办升学宴。他表示:“现在大家都在倡导移风易俗,我也要积极参与,自己不办酒席,也不参加别人家的,不收礼也就不用随礼了,一年下来这一项支出至少能省下七八千块,这‘移风易俗’早就该整了。”

“我家一年能省下四五千,要是在以前,每年光是这随礼钱就得占我家生活开销的三分之一。现在除了结婚和老人去世,其他的大家都不办酒席,遵守规定村里还给奖励,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再好不过了!”庆祥村村民林艳丽说。

通性情、明道理、守法理、求真理,一场移风易俗的改革实践在双辽这片土地上逐步展开,一种日渐深刻的文明氛围在农村大地蔓延。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充分感受到了我们党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坚定决心,切实增强了人们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

移风易俗工作绝非一日之功,要聚合力、抓落实,逐渐移走不正之风,易掉不良之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下一步,双辽市各地将继续以更严的主基调,抓好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工作,联合纪检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性组织的指导,切实发挥道德评议黑红榜作用,激发广大村民参与热情,持续巩固阶段性工作成果,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走深走实。(四平微报)

(编辑:周金玲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