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山文化园打造集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民俗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资料图片)
大龙山满族乡村屯净美,舒适宜居。(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步伐,力争实现空间上集中连片集聚化发展,时间上全季全天候运营,产业上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产业生态化、集群化发展。”龙山满族乡党委书记王骞说。
固本开新、精雕细琢。近年来,龙山满族乡逐步打造“田园、文化、康养、休闲”旅游点,重点建设“两园、两环、四区”,两园:大龙山文化产业园,万亩生态玫瑰园;两环:龙山旅游度假环线,东辽河旅游生态环线;四区:历史文化旅游区(沿河村、仙山村、建设村),田园休闲观光区(泉眼村、翻身村),民俗特色风情区(民族村、土门岭村),商业娱乐核心区(和平村),推动全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龙”头带动,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龙山满族乡的大龙山文化园,连绵起伏的山岳,清冽新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夏季里,观景台、古长城、钟鼓楼、高空滑梯、玻璃栈道等成了游客最多的打卡地;冬季里,这里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又有了自己的新名片——大龙山冰雪乐园:冰雪娱乐区内,卡丁车、雪地摩托、全民滑冰、民间冰壶、抽冰陀螺等项目应有尽有;冰雪年货市集区内,各式年货、花灯、民俗项目五花八门;冰雪雕塑、冰雪融合公共艺术展,让人大饱眼福。
大龙山文化园依托龙山乡鸡冠山天然景观、神仙洞历史文化和民族村萨满民俗,打造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每逢节假日,景区游人如织,登山看景、民俗活动、特色挑战项目、品尝小吃……大龙山文化园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让游客们赞不绝口。游客王萍感叹:“咱们公主岭这块的大龙山特别美,景好地域文化也好,以后我还会经常带着朋友来。”
山海筑梦,点绿成金。和冰雪有个约定的不仅仅是游客,文旅项目的发展也改善了脱贫户的生活。近年来,龙山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落实文化惠民各项政策,实现“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让文旅产业发展红利直接惠及群众。“孩子和媳妇都有残疾,以前就靠低保生活,现在在家门口的文化园就能工作,收入稳定,日子好过,有奔头了。”该乡和平村脱贫户周文强激动地说。
登高览胜,享受自然是大龙山文化园给予龙山乡的馈赠。不只如此,龙山乡以大龙山文化产业园为龙头,不断盘活升级旅游资源,围绕“二龙湖、鸡冠山、神仙洞、玫瑰谷”等特色形象,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谋划文旅产业,打造龙山文旅“金字招牌”,提升龙山满族乡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让游客的选择性更多,体验感得到更好满足。
再将视线转至龙山满族乡万亩生态玫瑰园,一个百姓心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的景区,该项目结合山地坡度造型,建设有玫瑰特色主题创意集装箱主题宾馆,创造出精致、时尚、个性、舒适的旅途休息空间,满足游客入住需求。
每年5月至7月,玫瑰山有2个花期,适合赏花、露营。有帐篷租赁,也可以自备帐篷、防潮垫、睡袋或毯子等露营相关装备。以玫瑰为切入点,加工主题产品,制作玫瑰美食(玫瑰饼、玫瑰糕)、化妆品、工艺品等,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如今,这里以大龙山文化园、万亩玫瑰生态园为核心集成龙山旅游度假环线;依托东辽河、二龙湖两大水域汇聚成东辽河旅游生态环线,游客可以饱览天然自然生态风光,体验民俗传统休闲文化,多方位呈现龙山满族乡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新活力。
文旅融合,打造四大特色园区集聚地
青砖素瓦的传统村落、新石器时期的仙山村遗址、辽金时期的顾家城遗址、仿佛可徒手揽月摘星的特色露营基地……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一处处乡镇角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并被赋予了更多文化色彩,助力龙山满族乡蝶变。
近年来,龙山乡聚焦旅游“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整合资源,不断激活旅游业发展动能,将微小、细节之美不断放大。随着一个个项目的竣工验收,这些项目串珠成链、以线带面,让全乡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区。
作为公主岭市唯一一个满族乡,龙山乡始终营造民族文化传承、团结包容、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举行满族传统祭祀祈福仪式,庆贺五谷丰登之乐,祈望来年风调雨顺,寄托美好愿望。大龙山文化园满族民宿文化馆内陈列满族民俗文化的物件、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表演剪纸技艺;体验跨马鞍、挑盖头、拜北斗、吃饺子、八大碗等满族婚俗、满族美食。
同时,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仙山村遗址、辽金时期的顾家城遗址、明朝时期的吉当阿城遗址等多处古迹遗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具有艺术和文化价值,不断吸引游客挖掘探索。
全面打造田园休闲观光区。
以沿河村—泉眼村—建设村—仙山村沿途采摘基地,满足游客的采摘体验,回归自然、享受快乐的需求。采摘基地现已建成16万平方米,品种健康丰富,无花果、葡萄、香瓜、绿色蔬菜等几十个品种的水果蔬菜,游客在采摘基地可以尽情开展绿色生态食品的观光采摘游,在观光品尝之余,体验劳动、享受收获的乐趣。
土门岭村、翻身村、建设村凭借水域优势发展垂钓、宿营、房车基地,冰上游玩项目等,翻身村的牛头山垂钓基地、建设村石砬山垂钓基地,已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目前,这里已有康养中心1处,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已建成具有满族风情的四合院5栋,可同时容纳1000人。
全面打造民俗特色风情区。
仙山村、民族村、土门岭村居住环境优美,村屯较集中,根据特色计划打造“面朝原野河湖,坐看山峰云起秘境中”的民宿,融合自然和文化元素,简单营造出接近自然、原生态、清幽舒适、返璞归真的休闲风格。
这里的民族风情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游客可在此筑起吉祥的篝火,除欣赏精彩纷呈的民歌演唱和舞蹈表演外,增添互动环节,给游客全新体验,还可尽情地欣赏烟花秀,绽放烟花,营造欢乐氛围,实现“白加黑”“静加动”的全新旅游概念。
全面打造商业娱乐核心区。
在和平村重点打造集旅游、购物、娱乐、餐饮、住宿、夜市功能为一体的满族特色核心商业街区。以满族民俗作为和平村的文化主题,集中展示满族农村民居建筑、传统手工作坊和民间演艺、特色小吃等满族民俗的历史原貌。
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特色活动为基础,将特色文化与民俗演艺(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进行展示,例如民间剪纸、行为艺术、服饰体验等。
走进龙山满族乡,“泡”在民俗村、徜徉展览馆、流连农家书屋……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个性化的需求,“颜值”与“功能”兼具的文旅集散地在龙山乡呈现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态势。
各具特色,展现龙山乡村最美模样
好景、好山、好村庄。龙山满族乡在文旅发展上“用力”,从细处落笔,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漫步这里,静谧怡人的美丽庭院,一排排整洁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房前屋后绿意盎然,一幅幅村净、景美、人和的大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3年,龙山满族乡翻身村依靠自身的生态环境被吉林省评为“千村美丽”示范村。初冬时节的翻身村,村庄与青山融为一体,白雪皑皑、空气清新、视野广阔。为了强化村屯基础硬件设施,彻底解决出行问题,翻身村新建5000余延长米路边沟,5公里水泥路,并沿主路种植8000余延长米花草树木。
“以前的路,一到雨天,坑坑洼洼,特别难走,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行也方便了。”村民苏红君说:“看着环境好,我们心情也好。”
“翻身”一变崭新貌,不仅是翻身村,沿河村、泉眼村等多个村屯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实现农村环境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把“千村美丽”创建活动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头等事”,今年以来,龙山满族乡不仅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还带动更多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在沿河村、泉眼村成功建成了2个无花果采摘园,当年建成当年结果,高峰时节日采摘人数可达上百人;
在仙山村加快启动了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建设,完善和提升蔬菜大棚30栋、2万平方米;
在沿河村、翻身村等,还有20多户养鹿和养貉子,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效益不断增加;
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旅产业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龙山满族乡用实践行动践行“三美融合”,奋力绘写“处处皆风景,村村绽新颜”的幸福画卷。
(编辑:马天海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