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双辽公安“预防警务”解锁“平安密码”

时间:2023-11-15来源 : 中国网吉林作者 : 佚名

近年来,四平双辽市公安局在深化警务改革中,在实施“主动警务”基础上,推出“预防警务”新模式,解锁了“平安密码”,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最近一次“群众说治安”抽样调查中,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直线攀升。

警务围着防控走

“太感谢你们了,没有你们及时赶到,这19万就被骗走了!”近日,辽北居民杨某家属专程来到刑警大队反诈中队,为民警送上一面锦旗。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双辽市公安局组织精干警力严打。今年以来,先后抓获电诈嫌疑人80人,破获电诈案件20起,挽损132万元。依托高效运行的刑警“反诈中心”,应用“反诈预警信息一体化平台”,加强预警反制和前端劝阻,资金预警695条,劝阻692人,预防转账400余万元。开学季,各个派出所的“法治校长”第一课都是如何防范电信类诈骗内容,还给学生家长“留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为提高覆盖率,全局展开了大规模、无死角反电信诈骗宣传,实现了全市全覆盖。

“屯里有人开车转来转去很可疑……”7月20日晚,义顺村村民张大爷给红旗派出所驻村辅警打来电话。6分钟后,准备踩点实施盗窃嫌疑人被抓了现行。搭建‘公安+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平台,形成多支由多部门参与的巡逻队伍,形成了村屯防控一张网。组成派出所、司法等调解主力,提早发现矛盾、提早介入,实现了小矛盾不出屯,大矛盾不出村,矛盾纠纷化解率97%,两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件。目前,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已达2700余人,可防性案件数得到有效控制。

探索建立“驻警务室”,局党委成员责任包保,深化重大项目警长制,开展“千警连千企”活动,增设“110护企”专席,培训企业安保人员,堵塞企业安全漏洞,形成严密防控网络,涉企案件下降20%,,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助推接处警“再快一秒”

每晚8点,随着路灯一同亮起,以步行街为代表的繁华开始热闹起来,“烧烤一条街”更是热闹非凡。辽南派出所每天都有“固定”巡逻队,接处警实现最快2分钟。在其它商业网点,都有24小时警灯闪烁的街面警务站、停靠在街边的武装巡逻车、执勤值守的巡特警,给群众带来满满安全感。

按照“预防警务”的总体安排,全局科学布建2个省级公路检查站、3个市级治安交通卡口、27个电子卡口,高效运行智慧公安检查站查控平台,优化“四位一体”警种联动、区域联勤等级响应机制,提升动态防控能力,筑牢环市防控屏障。

加压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系统优化实战职能体系,联动三级情指中枢扁平化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发挥24个街面警务站、3个“1、3、5分钟”快反处置圈、203个社区警务室效能,构建指令高效直达、警力精确投放、巡处无缝对接的智慧街面巡防体系,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助推接处警“再快一秒”。

常态化开展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清理整顿治安乱象,攻坚化解风险隐患。建立完善危险物品流向预警等工作机制,提升风险感知力。优化风险摸排机制,滚动排查苗头隐患,分级分类管控风险要素,让群众感到安全就在身边。

“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延伸防控触角

结合“警地融合”“警民融合”相关机制,双辽公安局展开深度融合,先后融合政府和各民间力量,组成18支群防群治“义警”队伍,遍布城乡社区,推动“预防警务”的全面深化,筑起一道道平安防线。

随着“警地融合”机制不断深化,上至乡镇街道,下至村屯楼道都有报警渠道,他们依托各种工作群,形成了“群内报警”“群内预警”,更有多只“快速反应”队伍,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今年以来,刑事发案比同期下降15%、电信诈骗案件下降25%,提升“预防警务”效能。

同时,建成运行特色警务室18个,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赋能。推动机关民警下沉、轮岗交流等改革措施落地,派出所和社区警力分别增长12%。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100%进入社区村居“两委”班子,与网格员捆绑作业,实现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四平公安宣传)

(编辑:周金玲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