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白城市通榆县开通镇胡家店村村民王春晶兴高采烈地来到村便民超市,没花一分钱,仅用积分就“买”走了洗洁精、筷子和抹布等生活用品。王春晶说,她为村里打扫卫生挣的积分,可以在便民超市当现金使用,不仅能买到各种生活用品,如果积分足够,还能购买冰箱等家用电器。这是通榆县在全国首创的“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通榆乡村,凡行孝、守信、尚勤等新风尚、文明行为都可以赋分,所有积分都可以换购实物,他治、自治、德治的自觉转换,使社会风气向上向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培育成果逐渐显现,通榆大地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
2022年8月4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到通榆县调研“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
全国首创“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
进入到乡村振兴阶段后,如何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实现治理有方、现实有效、适应广泛这一奋斗目标,成为通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入思考的新课题。他们在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景俊海同志在2021年到向海复兴村调研时提出关于“积分”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过程中,大胆探索、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借鉴商业体系积分换购的普遍做法,创新性提出以道德积分换购实物的形式推行德治体系建设,将行为规范、乡村民约与道德自治、赋分管理及社会治理、价值约定等各种元素有机融合,在全国首创“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此举一出,即显现强大的蝴蝶效应,仅一年时间就取得明显收效: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红白双事易俗从简、家风家教向上向善,就连邻里之间都愈加和睦,随地便溺等不文明陋习基本绝迹。目前,此项工作已经成为全省样板,省外各地也纷纷前来学习取经。“小积分”“大德治”体系建设成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品牌,成为全国经典案例。
“爱心超市”迎来一拨又一拨村民
村民每年最高可获5000积分的奖励
“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是以落实《村规民约》为核心,以“德治”积分为抓手,以“积分兑换点”为服务平台,将农村全部管理事务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进行约束与管理,在不产生新的村集体支出的前提下,利用经济杠杆撬动德育自治的一种管理模式。毫不夸张地说,该体系是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成果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文明实践活动在农村各村屯开花结果的集中体现,更是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的一个标志。
2021年初,通榆县本着试点先行的原则,在八面乡八面村开展试点建设工作,将孝老敬老、村屯环境治理、简办红白事、厚养薄葬、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十项内容,即“十提倡、十严禁”纳入积分管理,收效明显。
以村屯环境治理为例,八面村是通榆县非易地搬迁村,村民居住分散,屯内环境清扫困难,经常需要雇佣人工、铲车进行清理。积分体系建设开展以来,八面村将农户室内外及屯内公共区域划分给每家每户作为“分担区”,村民完成“分担区”清扫即可得到积分奖励。所获积分可兑换爱心超市产品,超市同时提供“点单”服务,可以实现村民个性化换购需求。
八面乡明兴村金卡获得者沈可心一家在“德行天下互动商家”麦恬食空消费享受折扣优惠
劳动积分换购工作启动后,仅此一项内容,村平均用于环境治理的费用就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村屯环境卫生因为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长期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借此东风,八面村将村民参与村集体劳动、抗洪救灾等工作均赋予相应积分,村民劳动积极性明显增强,部分群众年最高获得近5000积分的回报,极大地降低了生活成本,同时村民的文明素质、家园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1年9月18日,通榆县在八面乡八面村召开“小积分”激活“大德治”村民自治经验交流会,将这一首创成果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推广施行。
全县积分兑换点和签约商家191家
目前,“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已在通榆县172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在实现全民参与的基础上,凸显签约商家需求化、兑换地点全域化、保障资金差异化、城乡互动等级化、治理成效多元化、积分兑换数字化“六大”特点。换而言之,按现有规模,积分换购已经在签约商家实现全县通兑或数字化兑换。
胡店家村村民在超市选购商品
庞大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吸引各类商家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换购类别越来越多,除生活超市外,洗车、餐饮、美发等等多个种类的商家纷纷加盟。县委县政府趁热打铁,不断调整完善该体系运行机制,规定全县所有乡(镇)、村屯有营业执照、具备运营资质的超市、小卖店等都可成为签约商家,不指定数量、不限定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对兑换商品的需求,有效避免单独建设“积分兑换超市”作为管理积分兑换点,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商品单一不能全面满足村民消费需求的弊端。目前,全县已确定签约商家和积分兑换点191家。
全县统一的“德行天下”积分卡,原则上按照1积分换1元人民币的标准进行赋分,同时将原来的“乡镇一卡通”只能在本乡兑换,升级为“全县一卡通”,可在全县任一签约商家进行物品兑换。积分卡分为普通卡、银卡(卡内积分达到3000分)、金卡(卡内积分达到5000分)和钻石卡(卡内积分达到8000分)四种类别。持有银卡、金卡、钻石卡的村民,到县内指定的25个行业88家“德行天下”互动商家消费时,分别享受9.5折、9折、8.5折优惠,让村民获得了更多的实惠。由专业技术公司开发设计了“德行天下通榆”手机小程序,方便村民随时查看使用。
通榆县双杰超市店主喜滋滋地挂上牌匾
10月18日15时54分,向海乡复兴村村委会积分系统数据分析平台上显示:会员总数52707人,积分总数12075292分,兑换率达62.31%。据了解,这个数据平台是聘请专业技术公司,联合国有银行为“小积分”激活“大德治”量身打造的数据实时管理平台,各乡镇的数据在这个系统上可以实时更新,实现了虚拟“货币”到现实货币的一个转化,村民购买物品划走的积分,相应资金24小时之后就会通过银行系统打到商家的账户。以卡为单位,一户一张,除了外出打工和无行为能力的村民,5万多会员已经实现全县农户全覆盖。
省委书记批示“这是一个好模式,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2022年8月4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到通榆县调研,详细了解“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总结‘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经验,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同时要求“全省推广”,并批示“这是一个好模式,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2022年9月15日“白城市县域突破暨乡村振兴现场会”在通榆县召开,白城市委书记李洪慈强调,要总结推广“通榆模式”,进一步明确县域突破和乡村振兴的方向路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9月22日“白城市‘小积分’激活‘大德治’通榆现场会”召开,省内各县、市(区)乡、村相关负责人200余人到通榆实地观摩调研、参观交流,对此做法赞不绝口。
2022年10月8日,省委宣传部、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发文《关于学习推广通榆县“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经验的通知》(吉宣通[2022]53号)标志着通榆县积分体系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全省各地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交流,并结合当地实际广泛推行。
村规民约
组织保障有力体系运行顺畅
为全方位推动“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完善提升,通榆县从顶层设计指导上、基层规范落实上着手,形成上下联动,城乡互动,村民主动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2022年以来,通榆县在试点、调研、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全县“小积分”激活“大德治”村民自治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进行成果总结和推广。县委根据现场会的相关情况召开常委会,专题讨论研究实施方案,参与修改完善,在高位推动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成立三级领导组织,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常务副部长、各乡镇党委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及宣传委员为成员的领导组织,乡镇村屯也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同时不断补充完善体系机制建设,面向全体村民,规范地提出了“行孝、积善、守信、倡勤、崇俭、向上”的十二字基本方针,并在推广中坚持因地制宜、以民为本、细化量化、探索创新的原则,为积分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提出了方向性指导。
创建中,通榆县首先因地制宜打造村规民约载体,目前172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有三字诀、五字诀、七字诀还有顺口溜,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村民记忆理解和遵守,达到了村规民约由村民制定、村民自觉遵守的目的。通过积分的方式,对村规民约进行细化量化,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将环境卫生、公序良俗、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中心工作等6大项58小项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细则》提供给各村作为参考,各村可结合实际情况对细则进行增加或减少。建立监督检查小组,根据《村规民约细则》对农户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为确保检查赋分公平、公正、公开,县里鼓励各村采取“固定评委+流动评委”模式,“固定评委”主要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包保干部以及有威信的村委成员或村德高望重“五老”人员为主,“流动评委”由村民代表推选,一年一换届,合格的留任,不合格的淘汰。因村制宜签约当地超市、商店作为积分兑换点,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空间。
为“德行天下互动商家”授牌
“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开展以来,通榆县多次召开专题部署会议,推动积分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落实,全县各部门协同配合,协调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等部门确定互动商家,打造城乡互动新模式;制定建设标准,抽调派出近30人对各村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分5组对16个乡镇172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系统指导,“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在逐步完善中在全县铺开。
为了保障“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具有广泛适用性,通榆县全方位加强保障工作。“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是环环相扣、县乡村三级多维运行的复杂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德治积分体系管理办公室”,保障体系运行顺畅,在原有3名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又为此项工作特批四名事业编制,招考录取后专业从事“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每个乡镇派驻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专职工作者,配合乡镇、服务各村,全力抓好“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确保术业有专攻。
《通榆县全面推行“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办发[2022]20号)印发后,全县172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此项工作,同时该方案也明确了工作开展的原则、标准及目标成效。在“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的实践运行中,又相继印发了《关于<通榆县全面推行“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补发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县“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的方案》等,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规范了工作的方向和操作,比如放开“签约商家”的要求,“签约商家”不指定数量、不限定范围,凡是本乡镇、本村内有营业执照、具备运营资质的商家都可作为“签约商家”等,让各乡镇、村的实际操作有规可依。
“通榆模式”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是通榆县首创的基层治理模式。本着最大限度的便民原则,将原来的“乡镇一卡通”升级为“全县一卡通”,即村民持“德行天下”积分卡可在县内各乡镇各村的任一签约商家或积分兑换点进行物品兑换,由技术公司与国有银行针对相应需求开发“小积分”激活“大德治”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同时对全县“一卡通”系统从系统安全、账户安全、操作便捷、用户体验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升级。规定各行政村用于积分体系建设的资金,一般不低于当年村集体收入的20%,村集体收入较好的村,适当提高赋分标准;集体收入差一点的村,可在基础分上适当降低赋分标准,不搞一刀切。列支该项资金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同时倡导乡镇、村发展适合本地产业作为经济支撑。
参加“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会议的商家表示要继续做好服务
“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改变以往普惠性福利政策为当前劳动赚取积分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往乡村建设雇佣少数人参与为现在的“全民义务行动”;改变以往村级活动“要我参与”为现在的“我要参与”,全面体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目前,通榆县“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县16个乡镇,172个行政村推广施行,全县目前共有签约商家155家,积分兑换点36家,各村创建活动正在持续开展中。
德治积分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社会效益显而易见,既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乡风文明又得以显著提升。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与“小积分”相结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村民素质普遍提高,参与村中事务积极性也大幅提升,治理成本明显降低。启用德治积分体系后,村里用于基层治理的费用大大降低,治理效果却不打折扣,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签约商家”“互动商家”的模式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此项工作被吉林省委宣传部评为“2022年度吉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并荣获“2022年度吉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
(编辑:张宁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