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用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凝心铸魂,激励新时代四平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今年以来,四平市以立心铸魂、道德培育、以文化人、文明提升“四项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了“红色铸魂引领发展”行动,紧扣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终目标,让党的理论深入人心、让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风尚、让传统经典红色文化温润人心、让优良文明传统成为时代新风貌。立心铸魂工程
为红色历史凝聚英雄魂
深度挖掘,丰富四战四平史料。全面开展《中国共产党四平历史》(第二卷)编撰工作,目前已完成40余万字内容,计划于年底完成初稿。挖掘抗日战争期间、“四战四平”战斗过程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收集红色文化书籍等历史资料,挖掘整理红色档案资料百余份。针对“红色史实”研究开展专项委托性项目征集,将《四平地区红色史实研究》纳入《2023年度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指南题目》,共征集到“红色”相关项目48项。赴徐州就“四战四平”战役开展专题调研,从“四平营”征集《营史薄》一份、相关视频30余份、照片30余张,进一步丰富了“四战四平”相关史料,为研究宣传“四战四平”历史提供了素材。守正创新,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构建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影像教学“六位一体”课程体系,设计开展重走红色之路、唱响红色歌曲、撰写红色家书等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环节32个,编创“英雄师长马仁兴”“传奇英雄马安保”“血染塔子山”等情景式教学3个,并把优秀传统文化“二人转”纳入红色主体课程教学形式,不断丰富红色党性教育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截至目前,举办红色教育培训班55期,参加培训学员近3000人。融媒联动,壮大红色主流舆论。不断强化内容建设,优化平台功能,丰富基层服务,以平台优势、数据优势、资源优势深度融入四平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的同时,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党的声音。在《四平日报》和四平电视台分别开设了“红色印记”“党史上的今天”专栏和“党史回眸”栏目,在四平政府网站开设了“党史回顾”栏目,并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平三周年之际,推出了《四平:三年之变》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快手、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播放,多管齐下合力构建立体宣传格局,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道德培育工程
让红色精神成为方向标
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节庆日,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初心如磐薪火传、踔厉奋进十四五”等各类主题活动百余场,受教育人数近2万人。针对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红色思政课教育,推动红色文化走入中小学校园。全市中小学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思政课”,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融合发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清明节,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全市发出倡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文明祭祀号召,通过“云”端方式,缅怀革命先辈。在端午节,开展“情粽端午感悟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和在校师生走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红色主题党日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0余场。焕新活力,用红色提振时代精神。广泛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五走进”学习教育活动,将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继承好、弘扬好,成为激励新时代人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情况作为评选“四平好人”“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的重要参考,全市共评选各类先进典型218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择选优秀代表组成宣讲团进行巡回宣讲30余场,受众近8000人,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以文化人工程
让红色根脉厚植人心
提炼特色,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在深入考察全市57处红色点位基础上,投入近3000万元,对梨树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油化工厂战斗遗址(四平攻坚战陈明仁临时指挥所)等12处红色点位进行改造升级,先后建设了马仁兴铜像广场、旗帜广场、耻钟广场等红色主题广场,打造具有浓厚红色文化氛围的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广场,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松身心,感受历史文化氛围的魅力。投资1423万元,对四平战役纪念馆进行数字化改陈提升,确定“为新中国而战”基本陈列大纲主题,并于今年7月22日全面开馆,将四战四平在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诠释得更加精准。多元供给,传播红色主题文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陆续推出纪录片《守陵人》、话剧《我们都是董存瑞》、音乐情景剧《四平战歌》等各类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作品。围绕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市民文化节、农民文化节等主题活动近200场次。创新开展“光影惠英城讴歌新时代”公益电影放映季活动,选取全市广场、社区、学校等14个放映点位,放映《万里归途》《1921》《满江红》等30部优秀国产电影,共放映200余场,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好评,实现优秀影片与四平群众周周月月见。广泛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文艺演出、社区红歌大赛、红色书画摄影作品展、红色主题故事会等活动,不断激发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沉浸体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全国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确立了“以红扬名,以训带游,以游兴业”的发展思路。谋划推出“大美伊通春”之旅、“叶赫故里·满乡风情”之旅等8条“红色+”旅游路线,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带动历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乡村休闲游、冰雪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开发四平红色街道“仁兴街”,打造520米、占地面积约为18000平方米的互动体验沉浸式街区四平“仁兴里”,让老街区焕发新魅力,让满族元素、东北文化等古老记忆生动地在人们眼前重现。截至目前,旅游接待总人数达834.6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2.6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52.61%。文明提升工程
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
“志愿服务”引领团结友爱互助新风。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四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下辖48支志愿服务队伍,共有志愿者35万余人。年初以来,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服务送关爱、文明实践树新风”“践行文明新风,争做文明四平人”主题文明培育“十项行动”等部署,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走深走实。推动志愿服务便民利民,在四平市城区临街商铺、银行等地,建设63个“爱在英城志愿服务站”,为群众免费提供饮用水、使用卫生间、手机充电等多种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同心工程”开展结对共建文明实践活动。围绕“同心铸魂、暖阳、扶残、助学、护爱、富民、易俗、净美”八项重点活动内容,聚焦群众实际需求,为群众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各志愿服务团队已开展“同心工程”系列活动8100余场次。按照全市统一的安排部署,82家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与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结成共建对子。各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结合领域特长,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主动与文明实践中心、所对接,开展扶危济困、健康医疗、送文化下乡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以实际行动助力四平振兴发展。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四平广大干部群众正以传承红色基因、毫不倦怠前行的昂扬身姿和奋发姿态,致敬先烈先辈,不负时代传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平精彩篇章。
(编辑:周金玲 责任编辑:孟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