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发展】辽源市西安区全力推动“三抓一服务”蓄势突破

时间:2023-02-22来源 : 辽源日报作者 : 吕琳 胡希伟

辽源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召开以来,辽源市西安区聚焦“三抓一服务”主题主线,发扬拼、抢、争精神,迅速行动、高位推动、协调联动,全力以赴抢时间、抓进度,强弱项、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以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以经济发展新成绩展现西安干部新担当。

1.jpg

以最坚决的态度强化责任落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辽源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精神,辽源市西安区委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召开经济、民生、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谋划专题会议6次,系统安排全年任务目标,逐一破解各领域特别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科学制定重点目标责任清单、重点部署任务推进清单、信息专栏“两清单一专栏”,做到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情况底数清、情况明,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和全年既定经济发展指标任务。围绕贯彻落实“三抓一服务”主线,通过抓产业补齐经济结构短板,抓项目补齐开放合作短板,抓环境补齐体制机制短板,坚持把服务民营企业贯穿补齐思想观念短板始终,树立以工作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两办督查室、纪委监委、组织部以及相关领域职能部门贯通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的导向作用,确保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推动到位。

2.jpg

以最有力的举措强化产业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调整,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围绕一产,实施农业“一区、一园、一带、一体、一链”“五个一”工程,谋划实施旱改水二期、富民廊道、老龙头水库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加快盘活闲置宅基地、集体林、水库等闲置资源。探索实施“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民营助力”合作经营模式,抢抓专项债政策机遇,打造以外环路为发展轴,联动古仙、新力、东孟等8个村的“富民廊道”,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新格局。围绕二产,锚定辽源市委“老字号”“特字号”“新字号”产业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做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集群,重塑装备制造产业的传统优势,释放新材料产业的集聚优势,扩大新能源产业的成本优势,依托启臻教育文化产业园、碳纤维产业园、零碳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现有雏形园区,广泛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形成投资“洼地”。围绕三产,依托农产品冷链及现代智慧物流园、煤炭储备基地等服务业支撑项目,引入京东、万达专业运营,打造功能完备、业态耦合的“教育产业圈”“城市物流圈”“电商生态圈”“生活服务圈”。预计全年升规入统工业企业2户、限上服务业企业4户、规上服务业企业2户,确保实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固投同比增速15%预期目标。

3.jpg

以最务实的作风强化项目质效。坚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之举,作为调结构、增后劲的破题之匙,努力做到能力围绕项目提、作风围绕项目转,以扎实作风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紧扣项目建设“开复工率高、入库入统率高、投资增幅高”“三高”方向,发力“前期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进度、续建项目抓投产”,严格实行“2+N”包保责任制,实现一个项目一个区级领导,一个推进专班,一个牵头单位,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围绕项目建设全流程开展直通车服务,实施项目建设“日跟踪、周调度、旬督查”,细化分解到岗、到人、到节点,加强项目用地、用能、用工、资金保障,部署实施项目用地征拆攻坚行动,切实改进各类要素的可获得性,加速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新的增长点。2023年辽源市西安区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41.54亿元。力争煤炭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新开项目3月底前全部开工,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器等12个续建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碳纤维材料深加工等16个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

4.jpg

以最优质的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围绕政务环境,实行企业服务需求清单制度,权责之内的事马上就办,权责之外的事领办代办,向上帮企业抢政策争资金、抓协调跑审批,向下帮企业供要素强保障、通堵点解难点。目前,辽源市西安区政务服务事项604项,政务大厅受理区本级业务办理项358项,进驻各部门办事大厅202项,已基本实现“应尽必进”,其中357项已开通网上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可达到98%以上。围绕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吉林省《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抓好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及行政执法监督,开展行政执法“宜企行动”,加快推进“行政执法清单编制”“行政执法案件评查”“行政执法证件清理”三个专项工作,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围绕助企环境,坚持把群众呼声和企业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建立健全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一专班”和政企协商、局企沟通、银企对接、科企“联姻”机制,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大调研、“服务企业月”活动,切实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晓率、落实率和企业获得感。

(编辑:王唯健  责任编辑:赵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