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紧锣密鼓备春耕

时间:2022-03-23来源 : 吉林日报彩练新闻作者 : 裴虹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年初以来,通化市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紧锣密鼓开展备春耕生产工作,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今年粮食生产实际条件,通化市按照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求,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制定下发《2022年通化市备耕春耕生产工作方案》,力争通化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25万亩以上,其中,玉米235.51万亩、水稻72.85万亩、大豆13.1万亩。确保实现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在27亿斤以上。

“种粮、买农机都有补贴,国家政策这么好,今天俺们准备多种点苞米。这些年通化县英额布供销社的化肥肥力一直不错,不但品质高,价格还合理。”农民翁丹满意地说。

政策宣传早准备,通化市大力宣传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保证中央和吉林省重大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提升农民种粮意愿。

“农资供应是我们供销合作社的老本行,今年我们克服化肥价格上涨、物流不畅等不良因素影响,力求保质量、保数量、稳价格。”通化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系统入库的化肥能充分满足农民春耕需要。

备实农资早谋划,通化市各级农业部门从去年底开始就组织备耕资金和物资的筹备、调运储备工作。300余户种子、化肥等农资经营企业与生产企业签订供货合同,确保货源,满足今年春耕生产需要。

截至3月18日,通化市备耕计划投入资金9.62亿元,已筹集了8.61亿元;计划用种0.65万吨,现有货源0.62万吨,已入户0.53万吨,入户率82%;计划用化肥13.06万吨,现有货源12.3万吨,已入户7.57万吨,入户率58%。

总体上看,通化市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市场品种齐全,货源比较充足。目前已进入备春耕高峰期,种子、化肥销售进度超过去年同期,农民购货备耕积极。同时,已检修农机具3.41万台(套),检修率达到70%,预计4月10日前可以全部检修完毕。

1.jpg

在农技人员开展“送技下乡”培训后,东昌区环通乡西昌村农民薛明智激动地说:“其实这土地跟人一样,啥时候吃点儿啥,也有个讲究!这样的培训真好,希望乡里能多来几次给俺们讲讲课。”

利用冬春农闲时节,通化市农业农村系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网络视频、微信群、“12316”和“12582”短信平台、通化农网、智农通APP等媒介开展技术培训,在线专家数百人,可与万余名农民实时对话,及时解决农业生产遇到难题。

同时,通化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实际,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屯,进行现场“点对点”指导,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培训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农民5.67万人次,完成计划的69%。

眼下正值备耕高峰时期,柳河县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行为的发生。连日来,柳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深入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行动,主要检查经营单位的经营资质、进销货台账和产品的标签标识、包装、明码标价以及销售的化肥产品是否存在发布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情况。

通化市加强农资经营网点备案管理,一户一档,建立购销台账,确保追踪溯源,保障农资供应货真价实。每周一、四两次调度备春耕生产进展情况,及时开展农资市场供需调查,组织专人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开展农资市场供需调查,准确掌握供需动态。

目前,辖区共有种子生产企业5家,可投放市场200余万公斤种子。春节过后,农资经营门店开门售货,农业农村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加强对重点企业、市场、产品监管,加大抽查检验力度,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全面净化农资市场。目前,通化市已出动执法人员14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28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4500份。

(编辑:王唯健  责任编辑:赵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