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永平乡九连山村:努力打造乡村五大振兴吉林样板

时间:2022-02-28来源 : 中国网吉林作者 : 吉林省乡村振兴局

为深入贯彻扶余市“33569”旅游发展思路、“13865”发展战略,积极融入“3+7+N”乡村产业体系,永平乡九连山村坚持以产业振兴为引领,聚焦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组织振兴,大力发展黏豆包加工制作项目,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建设平安主题文化小镇,突出文化振兴,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扎实成效,努力打造五大振兴吉林样板。  

按照扶余市委、扶余市政府“一村一品”乡村产业建设要求,永平乡九连山村黏豆包加工厂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依托,村委会引导全村有意愿发展黏豆包产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民共同经营、成本分红”的运作模式。去年年初,总投资700万元的永平乡九连山村黏豆包加工厂正式投产。村集体分红占比60%,合作社和入社社员占比40%。九连山村村民在家门口赚到了“外快”、学到了技术。村民付志波说:“去年一个冬天,我在黏豆包厂打工赚了5000多元,还学会了技术。”

永平乡和九连山村定期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精选、严把豆包原料质量关,选购的原料是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糯米、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镇的大黄米以及当地大芸豆、黑豆,采用传统方法加工制作黏豆包,严格按选米、淘米、发酵、揉面、攥起豆馅、包豆包、蒸熟、装袋、装箱等步骤进行生产,加工制作出的黏豆包又黏又有韧劲。该村设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原料采购和种植,组织营销团队进行实体和网络销售。目前,已在全国40个城市设立实体销售代售网点,预计全年销售100多万公斤黏豆包,利润可达200余万元。

“眼下正值冬季,九连山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边抓生产,一边积极谋划发展,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品牌美誉度,做强做大黏豆包产业,带动全村、全乡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永平乡党委副书记、九连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景龙信心满满地说。

实现产业振兴,必须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九连山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创办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吸纳93%的村民入社,整合村民土地600公顷,集约化种植玉米、花生,让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确保土地分红收益,实现稳定增收。发展农机合作社为种地提供保障,通过水肥一体化模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预计每公顷增收3000元,为村民平均分红3000元以上,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

此外,合作社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纯净水厂,食品生产厂房1500平方米,直播观光通道100米,可以生产元宵、粽子、馒头、糕点、汤圆、月饼和纯净水等,预计年产值2600万元,现有工人85名,都是村里的农民,带动上下游农民人均增收3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益200万元左右,用于为全村农民分红和建设村屯基础设施,还吸引了2名大学生回乡就业。

农文旅融合方面,整村打造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八大主题民宿农家乐,户户发展绿色蔬菜瓜果庭院经济,投资近20万元在松原市58科创跨国电商站建网络销售基地,重点打造和推介农副产品深加工品牌(祥包福)食品。打造网红小镇,通过5G基站建设,实现网红艺人驻村直播吸引客流量,乡村演艺大舞台为艺人和民间歌手及村内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平台,让更多的人来休闲度假,从而吸引更多的知名大咖和网红电商来这里进行直播销售。

“小豆包大商机”只是九连山村其中一项特色产业,作为扶余市打造的九个特色小镇之一,未来九连山平安文化小镇的乡村旅游将把这里带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杨景龙说:“消费者可以透过玻璃橱窗、互联网直播平台观看粘豆包的制作过程,游客也能在我们这儿亲手做粘豆包。我们中间还有民宿,农家乐,还解决农民种地的问题,我们把他种(的作物)作为我们这个粘豆包工厂的原材料,这样就把我们的农产品直接变成食品走上餐桌。”

乡村文化旅游是推动农村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创新乡村振兴吸引和解决人才就业,提供平台发展,促进农村旅游文化投资和消费,推动现代乡村文化振兴,增加就业和农民收入,让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平安文化小镇主体位于九连山村靰鞡草坑屯。项目建设谋划于2020年11月,自2021年4月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该项目计划2021年市级投入资金5000万元,2022年投入5000万,村集体投入资金资产近1000万元(包括资金100万元和6万平方米集体土地)。小镇建设有主题民宿、特色餐饮、文化演绎、主题广场、灯光隧道、带状公园,每天有近千人驻足打卡。目前,已成功申报2A级旅游单位,下一步,将继续申报吉林省重点文化旅游村镇,全国重点文化旅游村。

按照村党支部书记杨景龙的计划,接下来,九连山村将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现村集体收入稳定突破500万元,通过差异化分红,把村集体收入的5%至10%用作脱贫户及老弱病残户动态保障,保障无劳动能力及无生产能力户稳定增加收入,利用豆包厂及乡村旅游岗位需求吸纳全村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实现户均工资性收入1万元以上,达到产业带动增收致富,并努力塑造传承平安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全国重点文化旅游村,打造乡村五大振兴的吉林样板。

(编辑:王唯健  责任编辑:赵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