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制造业“底盘” 隆起新产业高地

时间:2022-01-13来源 : 吉林日报作者 : 何泽溟

材料,身处各个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被誉为制造业“底盘”,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吉林省突出抓工业提质增效,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努力在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格局上取得新突破。

有一种新材料,它的耐高温属性傲视所有化纤产品,它的复材强度让钢铁自愧不如,它皮肤黝黑、外形可塑,用它加工出来的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大国重器领域。它就是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

如今,吉林省积极抢抓机遇,全面启动和建设了一批碳纤维原丝、碳丝及复合材料项目。截至目前,吉林省拥有碳纤维原丝年产能6万吨,碳丝年产能2.5万吨,均居全国首位,产品规格涵盖1K、3K、6K、12K、24K、48K等大小丝束多个品种。以“黑黄金”碳纤维为首的新材料产业正在吉林省蓬勃生发,源源不断的吉林碳纤维产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都彰显着白山松水印记。

在吉林化纤的生产车间内,一缕缕雪白的碳纤维原丝如溪水般在丝道上涓涓流淌,不久后,它们就要经历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碳化考验才能蜕变为黝黑的碳纤维。

2020年8月以来,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项目、15万吨原丝项目等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先后开工并陆续达产见效。2021年9月,吉林化纤1.2万吨碳纤维复材项目在吉林经开区启动,该项目占地13.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6亿元,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产业,还将在建筑补强领域发挥功效,该项目是吉林省重点打造的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产业园项目之一,也是吉林化纤年产3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之一。

碳纤维作为新材料产业的掌上明珠,在吉林省工业体系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吉林省对于新材料的探索还远未停止,包括电池材料、电子材料、环保材料等众多新材料产品在吉林省的发展脚步正在不断向前迈进。

在石墨、玄武岩、硅化工等非金属矿物领域,通化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实施新材料产业深度开发工程,推动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溢(吉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总投资20.36亿元,占地面积298亩,一期工程压型和焙烧两道工序已投入试生产;二期工程大直流石墨化三个车间、变电所、熟焦厂房、坩埚车间已完成砌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正在施工中。项目运营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该公司的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正在施工中,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

临江市六道沟镇硅藻土资源禀赋优越,如何让“白土”变“白金”,使硅藻土经济成为临江市经济发展的“名片”,是推动吉林省硅藻土产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临江市一家硅藻土企业内,标准化厂房整齐划一,生产车间忙碌不停,园区一片热火朝天。据了解,该企业拥有两条国内先进的数字化封闭式回转窑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生产工艺水平最先进、数字自动化控制程度最高的硅藻土加工企业。该企业的硅藻土生活新型材料等产品,受到市场青睐,产值和利税逐年攀升。

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内,平安电能新材料智能制造国际合作产业园施工进展顺利。该产业园总投资70亿元,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涵盖高端航空钛材料、高端陶瓷纤维及复合材料、中大型工业级旋翼无人机等新材料、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项目。其中,第一个开工的航空钛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位于世界前列的高端钛材生产基地。

未来,吉林省将重点围绕风光发电、汽车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落实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设“中国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抓好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推动15万吨原丝、国兴2.5万吨碳纤维等新投产项目释放产能。除碳纤维产业外,吉林省还将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二氧化碳基材料、聚醚醚酮等新材料领域持续发力,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业化。


(编辑:王唯健  责任编辑:赵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