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法院在聚焦执法办案主业的同时,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推动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积极深入基层,走进人民群众助力化解矛盾纠纷。
江东法庭进网格构建家门口的小法庭
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法院江东法庭庭长于慧燕深入江东法庭驻社区工作室,当场调解9件物业合同纠纷案件。这是“人民法庭进网格”成效突出的生动实践。
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法院江东法庭深入基层,与辖区内的社区建立对接,并以团结街道建和社区作为试点,建立江东法庭驻社区工作室,该工作室已于2021年4月挂牌成立,充分发挥了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作用,与基层网格组织形成合力,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实实在在的为百姓办实事。
江东法庭的员额法官毫无保留的将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在社区内公示,这极大的方便网格员和群众联系法官,形成了常态化联络机制,为确保法庭驻工作顺利开展,还专门为社区工作室配备了两台办公电脑。
依托该工作室,如何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江东法庭有妙招。法官与社区网络员形成合力,各有侧重,网格员通过走访、交流、座谈等形式全方位排查摸底网格内的矛盾纠纷隐患。对于社区网格员排查出的矛盾线索,江东法庭的法官们会及时介入,对存在矛盾纠纷的当事人,约至工作室,依靠法院专业力量,进行释法明理,对存在矛盾纠纷及时调解,力争化解在社区。
对于到法院的诉讼案件,东昌区人民法院江东法庭会根据案情及当事人的信息对民事案件进行分类,及时推送给当事人辖区内的网格员,由网格员协同法官开展诉前调解及司法确认工作,积极劝导当事人通过以调解方式解决问题,网格员的特殊身份,使得其能够与当事人有亲近感,当事人也愿意听从网格员的意见,从而极大的提升了调解成功率。
对于“送达难”的民事案件,江东法庭充分依托于网格员接触面广、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由网格员协助送达诉讼文书,对于无法查找具体下落的当事人,及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其辖区网格员,由网格员协助查找,并在发现线索时,及时向法官反馈,形成法官与网格员双向互动,建立网格员协助送达机制。
与此同时,江东法庭还以工作室为平台,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居民冷静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做到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对居民关心的继承、老年人维权、邻里纠纷、借贷纠纷等更能广泛宣传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进行宣讲,从而构建良好的社区环境,创建无讼社区,对净化社会风气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良好的作用。
此外江东法庭积极非常重视诉前调解,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创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020年7月1日开始,江东法庭正式独立收案,实施繁简分流,实施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加大案件诉前调解力度,由人民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同时员额法官积极介入,让老百姓在调解阶段就能和法官见面,能够对案件的预判产生合理的预期,提高了诉前调解的成功率。尤其对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诉前调解阶段,法官对双方当事人释明,法律对本金及利息的规定,使得当事人对案件的裁判结果有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再调解,成功率有了极大的提升。从立案至今,江东法庭诉前调解案件700余件,调解成功率已达到46%,从源头上化解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积极开展诉前调解的同时,充分发挥速裁的优势,针对当事人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由法官开展速裁工作,缩短审理周期,提高办案效率。对于原、被告双方争议不大且放弃答辩期及举证期的案件,由法官立即开庭审理了该案件,并于当日作出裁判文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极大的提升了审判质效和当事人的满意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与此同时,江东法庭依托家事法庭,倾情调解,温情化解家事矛盾
家事法庭设立以来,温馨的陈设布置,使得当事人来到这样的法庭,会少了几分惶恐、局促和严阵以待的较劲感,让人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暖意、放松和说理诉请的平常心。开庭前,法官会引导夫妻双方围坐在茶几旁,从而帮助双方在平静的环境中渐渐消除对立情绪,打开心结。进入审判程序的家事纠纷案件以不公开审理为主,以当事人要求公开为辅。在审理中法院始终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离婚案件均不进行当庭宣判,必要时还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冷静期。同时,对于感情确已破裂、无和好可能的当事人,法官针对子女抚养和探视、共同财产分割等问题给出专业意见,制作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民事调解书以确认离婚协议内容,免去案件进入常规司法程序后可能出现的历时长、诉讼缠、矛盾深、执行难等问题。在家事离婚案件中,切实关注与呵护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为孩子成长护航。
江东法庭以“公正与效率”为主线,以“创人民满意好法庭、做人民满意好法官”为目标,立足实际,强化管理,不断推动基层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李响 李腊梅)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