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为民实践推出十项举措 全力打造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新名片”

时间:2021-12-16来源 : 中国网吉林作者 : 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省法院大力指导下,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扎实推进“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在诉讼服务方面推出十项举措,全力打造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新名片”,展现了教育整顿带来的法院新变化,提升了人民群众对诉讼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先后接受中央督导组、人民日报等视察调研12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是人文关怀更加多元,努力满足群众新需求。在诉讼服务中心增配一名导诉员,进一步抓好导诉员礼仪培训,规范导诉员工作职责、流程和标准,让人民群众一踏进诉讼服务中心,就享受到文明、耐心、热情、周到的诉讼服务。在便民等候区,放置自助饮水机、爱心雨伞等;在医疗保障区,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增加配备口罩、消杀用品;在母婴服务区,增购放置儿童玩具,让人民群众在庄严法律面前体会到人文关怀。

二是开通六条绿色通道,提供定制化诉讼服务。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家新在党课中讲到,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既要用好“电脑板”,也要练好“硬脚板”,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又要对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下“笨功夫”。3月30日,通化中院专门开通老年人服务通道、残障人士服务通道、企业维权服务通道、律师服务通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通道、延时服务通道等六条绿色服务通道,由三名党员负责绿色通道,进一步构建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的诉讼服务。针对失语、失聪当事人特殊人群,与通化市特教学院合作,由特教学院手语老师提供无偿手语翻译,提供定制化、个性化诉讼服务。自设立以来,共为当事人提供服务150余次。

三是快速瘦身立案环节,切实跑出立案加速度。坚决杜绝拖延立案,压案不立,限制立案。大力推进现场立案、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通过交融式立案满足当事人不同需求。全面践行“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公开承诺“六个马上办、五个当天办”,“六个马上办”,即查询咨询马上办、诉讼指导马上办、材料审核马上办、缴纳费用马上办、司法救助马上办、卷宗移送马上办;“五个当天办”,即对符合立案材料的案件,当天受理,当天审核,当天立案,当天扫描,当天移送,切实跑出立案加速度。

五是大力畅通投诉渠道,通过多方监督促进服务。制定《关于严格落实省第五指导组征集问题查纠整改任务的要求》,针对征求到的2个问题、3个建议,召开会议,对照检查,照单全收,制定17条整改措施。在诉讼服务中心最醒目位置设置“不予立案投诉举报箱”,专人负责接听114查询台登记的诉服热线,接听率100%。在窗口服务区设置9台好差评评价器,参评176人次,没有一起差评。

七是积极联手法治共同体,切实做到律师服务全覆盖。通化中院自2018年起即与通化市司法局合作,由司法局每天派驻一名律师入驻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为民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化中院积极与通化市司法局协调,将驻院法律援助值班律师职责由原来4项增加到7项,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法律援助需求。截至目前,共提供法律服务912次。

八是全面公开法官联系方式,进一步畅通便民渠道。通化中院在窗口服务区设置专门联系法官、接收材料窗口,还将所有法官、书记员办公电话在大屏幕滚动播放,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司法公开网、审务信息专栏等方式,在线查询案件相关信息、法官电话等,切实解决当事人见法官难问题。

九是做到24小时预约调卷,调阅卷宗立等可取。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调阅卷宗的承诺》,公示档案管理员手机号码,为当事人提供邮寄及远程发送电子卷宗等服务。开展“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以来,共为1385名当事人提供调阅卷宗1892册,异地邮寄、发送卷宗498件。(姚昊昱 李响)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邢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