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要求,通化中院带领两级法院探索开展执行体制机制改革,执行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瞄准队伍弱项,申行执行铁军建设。针对法院执行工作执行专业化不强、执行力量不足、执法方式单一的问题,通化中院将执行权划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审查权,增派工作经历丰富的人才组建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实施团队和执行裁决团队。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统一管理,实施团队形成年轻化、专业化、团队化的作战方式,裁决团队创新引入人民陪审员参与,三个团队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互相监督。
瞄准办事低效,实行辅助服务集约。法院以往普遍采用法官“一人包案、执行到底”的执行模式,法官既要审判案件执行方式方法,又要亲自办理案件执行过程中繁琐复杂的辅助性事务,导致办案期限过长、执行效率低下。通化中院推动指挥中心实体化建设,将财产查监控、节点预警等辅助性事务交由指挥中心集约办理,实现了办案模式由传统的“单兵作战”向现代的“协同作战”转变,加速法院内部的执行进程。
瞄准不为乱为,力行流程节点规范。通化中院制定《执行办案规范化手册》,将执转破案件流转、金钱给付案件执行、不动产处分等执行工作的流程节点和时限要求制成图表,由执行指挥中心进行全程监控。创新实行节点预警机制,研发《执行案件关键节点提示表》和《执行节点预警系统》相辅相成,通过脉络式的节点监管,促进全市法院执行案件管理质量的提升。
瞄准指挥乏力,令行责任目标管理。过去,通化中院只对执行个案进行指挥和督导,对辖区法院执行工作缺乏统一管理。为此,通化中院探索建立全新执行指挥机制,每日编发《执行快报》对收结案件情况以及质效情况进行通报;每周调度一次基层院质效指标运行情况;每月编发一期《执行月报》,对各基层院执行指标逐项进行通报和分析,有效提升通化地区执行战斗力。
瞄准管理缺位,奉行科学精准考核。研发考核全地区执行法官的《执行法官质效评分系统》,日公告、周调度、月通报实现考核周期高频化,以岗定责、以责定效实现考核对象分类化,将考核指标按照工作难易度进行划分实现考核内容精准化,将法官的业绩按比例计入辅助人员考核成绩实现考核运用关联化,设计七个大类28个标准化的评分项目实现考核方式标准化,通过科学的考评助推执行质效的提升。
瞄准网拍短板,试行辅助事务外包。针对网络司法拍卖中辅助工作影响法官工作效率、拍卖不专业影响竞拍人权益等一系列问题。通化中院建立拍辅机构名单库,在全市法院印发《网络司法拍卖工作手册》,并组织召开网络司法拍卖业务培训,开展司法拍卖辅助工作外包,使执行干警集中精力在研判案情、查人找物、制定方案、采取强制措施等执行实施工作,实现执行质效的提升和优化,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瞄准矛盾化解,推行执前和解工作。通化中院坚持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探索建立执行前和解机制,指派法官、法官助理或聘请退休法官、法官助理担任调解员,在可调解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组织双方当事人就生效法律文书的履行方式、期限、金额等达成一致意见,为当事人提供一个更高效、更便捷、更灵活的履行方式,既节约司法资源,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瞄准综合治理,探行法官走进网格。为破解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等执行工作难点,通化中院组织开展“执行法官进网格”工作,将执行工作重心前移,以网格员为执行查控的媒介,将查人找物的触角延伸至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定期组织执行法官进网格、法治宣讲进社区等活动,把执行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心里,将执行工作从“独角戏”转变成“大合唱”,不断强化综合治理。(张旭)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