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田野绽生机——从农文旅融合样本看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时间:2021-09-09来源 : 吉林日报作者 : 李樊

绿水青山做幕,松辽沃野为席。

松林、流水、花海、人家,星空露营、农事体验、非遗研学、舌尖盛宴……焕新的村庄、新颖的业态、新鲜的体验,美了游客、富了乡亲,勾勒出一幅幅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实践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灵动画卷。

“种”下好风景 育出丰收“田”

近日,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劝农山镇打造的花海景观带进入盛花期,“十里观花风景路,千亩花田大地景”的美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我们的花海大道总面积约为34公顷,连片种植了近200种花卉,免费向游人开放。花期预计可持续到10月中旬。”莲花山林园局园林绿化科张泽伟介绍。

闻讯而来的游客带来了新商机。“游人多的时候,我家的香瓜和葡萄一天能卖两三百斤。”九台区上河湾镇桦树村村民吴丽影乐呵呵地说,旅游项目提升了田园风貌,也拓展了乡亲们的增收渠道。

走进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阿什村的富饶农场,形态迥异的熔岩景观、流光溢彩的灯光特效和香气扑鼻的关东特色美食,让人流连忘返。董事长李小龙介绍,作为当地的招商引资项目,农场从起初帮助村民修缮猪舍,一步步发展到目前的集观光休闲、农事研学、餐饮民宿于一体的旅游打卡地,每年可带动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凭借强有力的创新性、融合性和跨产业联结性,开展诸如创意农业、休闲康养、民俗娱乐、教育培训、野外拓展等个性化活动,也催生出乡村民宿设计、融资运管、餐饮住宿、线上预订、物流等多种关联业态,发挥出“吸引核+聚集核+地产延伸”的作用。

植入新业态 按下转型“快进键”

曲径嗅花香,穿林闻鸟鸣。

初秋时节,延边州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里游客来来往往,村口停车场里停满了小汽车。

蜿蜒的村路两侧,是一栋栋木板篱笆环绕着黛瓦白墙的朝鲜族庭院。往里走,尹东柱故居、朝鲜族体育运动场、明东学校“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玻璃阳光房内的时尚咖啡厅、丛林帐篷露营地渐次映入眼帘。不大的小村子,宛如一个花园式小区,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度假元素交织融合,移步异景的独特气韵扑面而来。

从图们市来到明东村开办咖啡屋的金香花告诉记者,山清水秀的明东村契合了都市消费者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美好追求,旅游业越来越火,已经成为她和家人创业兴业的宝地。

在我省,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围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以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一二三产相互渗透、互促共荣的乡村还有很多。

9月初,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果香四溢,摘桃子、尝李子的游客三五成群。说到再过个把月,山地苹果也将迎来盛果期,年过七十的村民孙北锁打开话匣子:“俺家的苹果除了卖鲜果到农贸市场,还能供游客采摘、在网上销售、做成果干,不愁卖!”

乡亲们致富的底气,源自当地持续将传统产业与新业态深度融合的实践。青山环绕、溪水潺潺的钱湾村,在做优水果品质的同时,采取政府引导、党员带头、群众自愿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民宿、农家乐、采摘、艺术创作、露营基地等多层次沉浸式体验为吸引核的乡村旅游。短短几年时间,山沟沟里的钱湾村已经密集打造了50多家采摘园、80多家民宿。2020年,钱湾村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万元。

近年来,我省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培育了以安图县和临江市为代表的资源依托型、吉林市丰满区为代表的区位依托型、四平市铁西区为代表的政府推动型、长春市双阳区为代表的市场依托型和长春市九台区为代表的产业依托型发展模式。

全省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特色,积蓄了潜力。截至目前,白山市长白县马鹿沟镇果园民俗村、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夹皮沟村、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村等33个乡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延边州敦化市雁鸣湖镇等3个镇跻身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汇聚多方力量 迈向乡村旅游“升级版”

虽然藏在大山之中,但白山市抚松县万良人参小镇在业内可是闻名遐迩。在当地全域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布局中,万良人参小镇当仁不让地成为最具特色的消费街区之一。

走进万良人参小镇,游客可在长白山野山参博物馆一睹“参王”风采,选购人参香皂、面膜等土特产,还能在林林总总的人参宴饭店里大快朵颐。

“抚松县的林下经济资源丰富;贯穿全年的避暑、冰雪旅游业也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我们在实体经营的基础上,入驻电商平台,多渠道打开家乡物产的市场。”2016年从深圳返乡创业的马晓彤和邵小伟夫妇,现已摸索出前店后厂、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就拿蓝莓干这个单品来说,我家日均销量在3000多单。其中,游客的复购率很高。”邵小伟说。

不久前,参加“非遗点亮童年”第一期活动的孩子们,来到省级非遗项目“关东泥人张”代表性传承人张金东的泥塑工作室。展架上,摆满查干湖冬捕、关东八大怪等东北民俗题材的泥塑作品。张金东一边讲着民俗故事,一边细心地教小朋友们用泥巴捏小兔子、小娃娃,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我们聚焦非遗等资源,为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设计出体验草编、捏泥人、面塑、制作中国结、扎染等手艺的文旅产品,希望用实际行动来弘扬传统文化。”省旅游协会研学与亲子旅游分会秘书长张竞慧说,深入挖掘黑土地上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以农文旅融合的体验展现白山松水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

近年来,我省根植特色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以冰雪旅游为代表的“白色”、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黑色”、以生态旅游为基调的“绿色”、以丰收时节为特征的“金色”、以弘扬抗联精神为主要文化内涵的“红色”“五色”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作为全省旅游业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从产品到业态不断创新扩容,成为疫情后我省恢复最快、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产品业态,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截至7月,全省高等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接待游客525.50万人次,同比增长70.54%;总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71.66%。

(编辑:徐政煜  责任编辑:邢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