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科院王永军:黑土地需在利用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时间:2021-08-06来源 : 中国吉林网作者 : 陈志文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如今,决定我们饭碗中口粮的黑土地却正在变薄、变硬、变瘦。如何让黑土地重生?黑土地保护专家们用上了“黑科技”,用养结合,秸秆成了“香饽饽”,无害处理的垃圾也派上了用场……

“保卫黑土地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中,中国吉林网采访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永军,听他深度解读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永军

中国吉林网:黑土是珍贵的土壤资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地带,在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吉林省黑土地质量如何,面临哪些问题?

王永军:吉林省耕地资源禀赋优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好、产出能力强,是黄金玉米带,商品粮出调率达85%以上,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攸关中国人的饭碗能否端在自己手中的头等大事,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就需要黑土地可持续增产增效绿色发展。

但目前,由于长期重用轻养、掠夺式开发,有机物料补充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以及小型农机具的大量使用,导致我省黑土地土壤结构变劣,有机质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其含量降至2%左右,土壤酸化趋势也日渐加重。此外,由于化学投入品用量增加,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加重。

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硬、变瘦,黑土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吉林网:黑土地保护和治理尤为紧迫,吉林省探索实施了哪些新举措,防止黑土地进一步退化,恢复黑土地肥力?

王永军:黑土地需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实现永续利用。“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而我省耕地普遍存在有机质质退量减、耕层结构变差变浅的共性问题。探索实施黑土地保护的主要技术是增施有机料(包括作物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因地制宜组合实施深耕与保护性耕作、采用分次施肥减量增效技术。

中国吉林网:黑土地保护的核心是对土壤肥力的保护,下一步,将如何实现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王永军:众所周知,黑土地保护是个漫长过程,土肥、栽培、植保、农机等学科领域优势互补,统筹建立完整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体系,才能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在今后很长时期内,我省还需要不断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区域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促进黑土地用养结合。

未来,将针对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处理、资源化利用,开发新的生物有机肥配合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功能的有机统一。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陈志文/文  王永军提供图片)

(责任编辑:孟君君)
Back to Top